“梅酸著骨時”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梅酸著骨時”全詩
分類:
作者簡介(李邴)
李邴(1085-1146), 字漢老,號龍龕居士。濟州任城人。生于宋神宗元豐八年,卒于高宗紹興十六年,年六十二歲。崇寧五年,1106年舉進士第。累遷翰林學士。高宗即位,擢兵部侍郎,兼直學士院。苗傅、劉正彥反,邴諭以逆順禍福之理,且密勸殿帥王元,俾以禁旅擊賊。后為資政殿學士,上戰陣、守備、措畫、綏懷各五事,不報。閑居十七年,卒於泉州。謚文敏。邴著有草堂集一百卷,《宋史本傳》傳于世。存詞8首。
《句》李邴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這首詩是宋代詩人李邴的《句》。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
柳老拋綿后,
梅酸著骨時。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而凝練的語言表達了柳和梅兩種不同的境遇和感受。
首句“柳老拋綿后”描繪了柳樹在春天生長出嫩綠的細枝后,隨著時間的推移,柳枝逐漸老去,褪去了嫩綠的綿絲。這里暗喻了人的青春和美好時光的逝去,拋離了柳枝般的柔軟和活力。柳老的過程也可以理解為人的成長與衰老。
接下來的一句“梅酸著骨時”表達了梅花在寒冷的冬天綻放時,酸寒的氣息深深地滲透到骨頭里。梅花通常在寒冷的冬季綻放,其花朵的清香與寒冷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句詩反映了梅花的堅韌和不畏寒冷的品質,同時也暗示了人生中面對苦難和逆境時的堅強和堅持。
整首詩通過對柳和梅兩種不同狀態的描繪,以寥寥數字傳達了生命的變遷和人生的哲理。柳老拋綿和梅酸著骨是一種自然的過程,反映了人生無常和充滿挑戰的現實。詩人通過細膩的意象和簡練的語言,喚起讀者對時間流逝和人生無常的思考,引發對生命的珍視和對堅韌精神的贊美。
總之,李邴的《句》通過對柳老和梅酸的描繪,傳達了人生的起伏和變化,以及面對逆境時的堅強和勇氣。這首詩以簡約的語言喚起讀者對生命的思考,使人們能夠從中汲取力量和啟示。
“梅酸著骨時”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ù
句
liǔ lǎo pāo mián hòu, méi suān zhe gǔ shí.
柳老拋綿后,梅酸著骨時。
“梅酸著骨時”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