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夢令》 蔡伸
還是月華當午。
倚遍曲闌橋,望斷錦屏歸路。
空去。
空去。
夢到綠窗朱戶。
作者簡介(蔡伸)
蔡伸(1088—1156)字伸道,號友古居士,莆田(今屬福建)人,蔡襄孫。政和五年(1115)進士。宣和年間,出知濰州北海縣、通判徐州。趙構以康王開大元帥幕府,伸間道謁軍門,留置幕府。南渡后,通判真州,除知滁州。秦檜當國,以趙鼎黨被罷,主管臺州崇道觀。紹興九年(1139),起知徐州,改知德安府。后為浙東安撫司參謀官,提舉崇道觀。紹興二十六年卒,年六十九。《宋史翼》有傳。伸少有文名,擅書法,得祖襄筆意。工詞,與向子諲同官彭城漕屬,屢有酬贈。有《友古居士詞》一卷。 存詞175首。
《如夢令》蔡伸 翻譯、賞析和詩意
《如夢令》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蔡伸。以下是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今夜行云何處。
還是月華當午。
倚遍曲闌橋,
望斷錦屏歸路。
空去。空去。
夢到綠窗朱戶。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種寂寥的情景,表達了詩人內心的孤獨和追憶之情。詩人在一個夜晚,面對漂浮的云彩,感嘆云的行蹤不定,不知它將去向何方。然而,無論云彩如何變幻,月光依然照耀如同正午一樣明亮。詩人倚在曲闌橋上,凝望遠方,卻只能看到斷斷續續的錦屏,不知回家的路在何處。他感到心中空虛而無依,只有夢中才能尋找到一絲安慰,夢見綠窗和朱戶。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內心的孤獨和追憶之情。詩人通過對云彩和月光的描繪,展現了時間和變遷的無常性。云彩行蹤不定,如同人生中的離別和失去,而月光則象征著一種恒久不變的存在。詩人倚在曲闌橋上,遠望歸路,卻只能看到斷斷續續的錦屏,這種景象映射了詩人內心的孤獨和失落。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只能在夢中找到片刻的慰藉,夢見綠窗和朱戶,這也是對現實中無法得到的渴望和向往。
整首詩以簡練的語言,通過景物描寫和意象的對比,傳達了詩人內心的情感和思考。它喚起了讀者對時光流轉、離別與孤獨的共鳴,表達了對美好回憶和渴望的追尋。這首詩在形式上簡練優美,意境深遠,是一首充滿禪意和哲理的宋代佳作。
《如夢令》蔡伸 拼音讀音參考
rú mèng lìng
如夢令
jīn yè xíng yún hé chǔ.
今夜行云何處。
hái shì yuè huá dāng wǔ.
還是月華當午。
yǐ biàn qū lán qiáo, wàng duàn jǐn píng guī lù.
倚遍曲闌橋,望斷錦屏歸路。
kōng qù.
空去。
kōng qù.
空去。
mèng dào lǜ chuāng zhū hù.
夢到綠窗朱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