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語詞的讀音 歷史語詞的意思
歷史語詞 表示歷史上存在過的事物或現象而現實生活中已經消失的語詞。
- 歷
- 史
- 語
- 詞
“歷史語詞”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lì shǐ yǔ cí]
- 漢字注音:
- ㄌㄧˋ ㄕˇ ㄩˇ ㄘˊ
- 簡繁字形:
- 歷史語詞
- 是否常用:
- 否
“歷史語詞”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表示歷史上存在過的事物或現象而現實生活中已經消失的語詞。如“御史”、“四望車”、“腰斬”等。這些語詞只在敘述歷史時使用。辭典解釋
歷史語詞 lì shǐ yǔ cí ㄌㄧˋ ㄕˇ ㄩˇ ㄘˊ 專指在現實生活中已經不用的歷史現象或事物的語詞。如司徒、司寇等。
網絡解釋
歷史語詞
表示歷史上存在過的事物或現象而現實生活中已經消失的語詞。
“歷史語詞”的單字解釋
【歷】:1.經歷;經過:來歷。歷程。歷時半年。身歷其境。2.統指過去的各個或各次:歷年。歷代。歷次。歷屆。3.遍;一個一個地:歷訪各校。歷試諸方,均無成效。4.姓。5.推算年月日和節氣的方法;歷法:陽歷。陰歷。農歷。6.記錄年月日和節氣的書、表等:日歷。掛歷。天文歷。
【史】:1.歷史:史學。近代史。世界史。有史以來。2.古代掌管記載史實的官。3.古代圖書四部分類法(經史子集)中的第二類:史書。史部。4.姓。
【語】:[yǔ]1.話:語言。語音。漢語。外語。成語。千言萬語。2.說:細語。低語。不言不語。默默不語。3.諺語;成語:語云,“不入虎穴,焉得虎子。”4.代替語言表示意思的動作或方式:手語。旗語。燈語。5.姓。[yù]告訴:不以語人。
【詞】:1.(詞兒)說話或詩歌、文章、戲劇中的語句:戲詞。義正詞嚴。詞不達意。他問得我沒詞兒回答。2.一種韻文形式,由五言詩、七言詩和民間歌謠發展而成,起于唐代,盛于宋代。原是配樂歌唱的一種詩體,句的長短隨著歌調而改變,因此又叫做長短句。有小令和慢詞兩種,一般分上下兩闋。3.語言里最小的、可以自由運用的單位。
“歷史語詞”的相關詞語
* 歷史語詞的讀音是:lì shǐ yǔ cí,歷史語詞的意思:歷史語詞 表示歷史上存在過的事物或現象而現實生活中已經消失的語詞。
基本解釋
表示歷史上存在過的事物或現象而現實生活中已經消失的語詞。如“御史”、“四望車”、“腰斬”等。這些語詞只在敘述歷史時使用。辭典解釋
歷史語詞 lì shǐ yǔ cí ㄌㄧˋ ㄕˇ ㄩˇ ㄘˊ專指在現實生活中已經不用的歷史現象或事物的語詞。如司徒、司寇等。
歷史語詞
表示歷史上存在過的事物或現象而現實生活中已經消失的語詞。【歷】:1.經歷;經過:來歷。歷程。歷時半年。身歷其境。2.統指過去的各個或各次:歷年。歷代。歷次。歷屆。3.遍;一個一個地:歷訪各校。歷試諸方,均無成效。4.姓。5.推算年月日和節氣的方法;歷法:陽歷。陰歷。農歷。6.記錄年月日和節氣的書、表等:日歷。掛歷。天文歷。
【史】:1.歷史:史學。近代史。世界史。有史以來。2.古代掌管記載史實的官。3.古代圖書四部分類法(經史子集)中的第二類:史書。史部。4.姓。
【語】:[yǔ]1.話:語言。語音。漢語。外語。成語。千言萬語。2.說:細語。低語。不言不語。默默不語。3.諺語;成語:語云,“不入虎穴,焉得虎子。”4.代替語言表示意思的動作或方式:手語。旗語。燈語。5.姓。[yù]告訴:不以語人。
【詞】:1.(詞兒)說話或詩歌、文章、戲劇中的語句:戲詞。義正詞嚴。詞不達意。他問得我沒詞兒回答。2.一種韻文形式,由五言詩、七言詩和民間歌謠發展而成,起于唐代,盛于宋代。原是配樂歌唱的一種詩體,句的長短隨著歌調而改變,因此又叫做長短句。有小令和慢詞兩種,一般分上下兩闋。3.語言里最小的、可以自由運用的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