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精義的讀音 微言精義的意思
辭典解釋微言精義 wéi yán jīng yì 精微的言論,切要的義理。參見「微言大義」條。 清.鄭燮〈濰縣署中寄舍弟墨第一書〉:「讀易至韋編三絕,不知繙閱過幾千百遍來,微言精義,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窮。」
- 微
- 言
- 精
- 義
“微言精義”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wéi yán jīng yì]
- 漢字注音:
- ㄨㄟˊ ㄧㄢˊ ㄐㄧㄥ ㄧˋ
- 簡繁字形:
- 微言精義
- 是否常用:
- 否
“微言精義”的意思
基本解釋
辭典解釋
微言精義 wéi yán jīng yì ㄨㄟˊ ㄧㄢˊ ㄐㄧㄥ ㄧˋ 精微的言論,切要的義理。參見「微言大義」條。
清.鄭燮〈濰縣署中寄舍弟墨第一書〉:「讀易至韋編三絕,不知繙閱過幾千百遍來,微言精義,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窮。」
網絡解釋
“微言精義”的單字解釋
【微】:1.細小;輕微:細微。微風。謹小慎微。相差甚微。2.(某些計量單位的)百萬分之一:微米。微安。微法。3.衰落:衰微。4.精深奧妙:微妙。微言大義。5.稍微;略微:微感不適。面色微紅。
【言】:1.話:言語。語言。格言。諾言。發言。有言在先。言外之意。2.說:言之有理。暢所欲言。知無不言,言無不盡。3.漢語的一個字叫一言:五言詩。萬言書。全書近二十萬言。4.姓。
【精】:1.經過提煉或挑選的:精鹽。2.提煉出來的精華:酒精。魚肝油精。3.完美;最好:精彩。精益求精。4.細(跟“粗”相對):精密。精確。精巧。工藝精。5.機靈心細:精明。精干。這孩子比大人還精。6.精通:博而不精。精于針灸。7.精神;精力:聚精會神。精疲力竭。8.精液;精子:遺精。受精。9.妖精:修煉成精。10.用在某些形容詞前面,表示“十分”、“非常”:精瘦。雨把衣服淋得精濕。
【義】:1.合宜的事情。《論語?為政》:“見義不為,無勇也。”《淮南子?齊俗》:“為義者,布施而德。”2.正道、正理。《孟子?公孫丑上》:“其為氣也,配義與道,無是餒也。”3.死節、殉難。《禮記?禮運》:“故國有患,君死社稷謂之義。”《宋史?卷四五○?忠義傳五?尹穀傳》:“尹務實,男子也,先我就義矣。”4.法則。《呂氏春秋?孟春紀?貴公》:“無偏無頗,遵王之義。”5.意思:“意義”、“字義”。漢?孔安國《尚書序》:“以所聞伏生之書,考論文義,定其可知者,為隸古定。”6.功用。《左傳?昭公三十一年》:“故君子動則思禮,行則思義,不為利回,不為義疚。”7.姓。如漢代有義縱。8.合於正義的:“義民”、“義婦”、“義舉”。《書經?康誥》:“汝陳時臬事,罰蔽殷彝,用其義刑義殺,勿庸以次汝封。”9.用來周濟公眾的:“義莊”、“義塾”、“義舍”。《三國志?卷八?魏書?張魯傳》:“諸祭酒皆作義舍,如今之亭傳。”10.假的,有其名而非真﹑非親的:“義父”﹑“義子”﹑“義肢”﹑“義齒”。
“微言精義”的相關詞語
* 微言精義的讀音是:wéi yán jīng yì,微言精義的意思:辭典解釋微言精義 wéi yán jīng yì 精微的言論,切要的義理。參見「微言大義」條。 清.鄭燮〈濰縣署中寄舍弟墨第一書〉:「讀易至韋編三絕,不知繙閱過幾千百遍來,微言精義,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窮。」
辭典解釋
微言精義 wéi yán jīng yì ㄨㄟˊ ㄧㄢˊ ㄐㄧㄥ ㄧˋ精微的言論,切要的義理。參見「微言大義」條。
清.鄭燮〈濰縣署中寄舍弟墨第一書〉:「讀易至韋編三絕,不知繙閱過幾千百遍來,微言精義,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窮。」
【微】:1.細小;輕微:細微。微風。謹小慎微。相差甚微。2.(某些計量單位的)百萬分之一:微米。微安。微法。3.衰落:衰微。4.精深奧妙:微妙。微言大義。5.稍微;略微:微感不適。面色微紅。
【言】:1.話:言語。語言。格言。諾言。發言。有言在先。言外之意。2.說:言之有理。暢所欲言。知無不言,言無不盡。3.漢語的一個字叫一言:五言詩。萬言書。全書近二十萬言。4.姓。
【精】:1.經過提煉或挑選的:精鹽。2.提煉出來的精華:酒精。魚肝油精。3.完美;最好:精彩。精益求精。4.細(跟“粗”相對):精密。精確。精巧。工藝精。5.機靈心細:精明。精干。這孩子比大人還精。6.精通:博而不精。精于針灸。7.精神;精力:聚精會神。精疲力竭。8.精液;精子:遺精。受精。9.妖精:修煉成精。10.用在某些形容詞前面,表示“十分”、“非常”:精瘦。雨把衣服淋得精濕。
【義】:1.合宜的事情。《論語?為政》:“見義不為,無勇也。”《淮南子?齊俗》:“為義者,布施而德。”2.正道、正理。《孟子?公孫丑上》:“其為氣也,配義與道,無是餒也。”3.死節、殉難。《禮記?禮運》:“故國有患,君死社稷謂之義。”《宋史?卷四五○?忠義傳五?尹穀傳》:“尹務實,男子也,先我就義矣。”4.法則。《呂氏春秋?孟春紀?貴公》:“無偏無頗,遵王之義。”5.意思:“意義”、“字義”。漢?孔安國《尚書序》:“以所聞伏生之書,考論文義,定其可知者,為隸古定。”6.功用。《左傳?昭公三十一年》:“故君子動則思禮,行則思義,不為利回,不為義疚。”7.姓。如漢代有義縱。8.合於正義的:“義民”、“義婦”、“義舉”。《書經?康誥》:“汝陳時臬事,罰蔽殷彝,用其義刑義殺,勿庸以次汝封。”9.用來周濟公眾的:“義莊”、“義塾”、“義舍”。《三國志?卷八?魏書?張魯傳》:“諸祭酒皆作義舍,如今之亭傳。”10.假的,有其名而非真﹑非親的:“義父”﹑“義子”﹑“義肢”﹑“義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