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結義的讀音 桃園結義的意思
民間俗傳三國時劉備﹑關羽﹑張飛在桃園結拜兄弟。《三國演義》第一回:"飛曰:'吾莊后有一桃園,花開正盛;明日當于園中祭告天地,我三人結為兄弟,協力同心,然后可圖大事。'玄德﹑云長齊聲應曰:'如此甚好。'次日,于桃園中,備下烏牛白馬祭禮等項,三人焚香再拜而說誓曰:'念劉備﹑關羽﹑張飛,雖然異姓,既結為兄弟,則同心協力,救困扶危;上報國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實鑒此心。背義忘恩,天人共戮!'誓畢,拜玄德為兄,關羽次之,張飛為弟。"后遂為結拜兄弟,共同謀事的典故。
- 桃
- 園
- 結
- 義
“桃園結義”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táo yuán jié yì]
- 漢字注音:
- ㄊㄠˊ ㄩㄢˊ ㄐㄧㄝ ˊ ㄧˋ
- 簡繁字形:
- 桃園結義
- 是否常用:
- 否
“桃園結義”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民間俗傳三國時劉備﹑關羽﹑張飛在桃園結拜兄弟。《三國演義》第一回:"飛曰:'吾莊后有一桃園,花開正盛;明日當于園中祭告天地,我三人結為兄弟,協力同心,然后可圖大事。'玄德﹑云長齊聲應曰:'如此甚好。'次日,于桃園中,備下烏牛白馬祭禮等項,三人焚香再拜而說誓曰:'念劉備﹑關羽﹑張飛,雖然異姓,既結為兄弟,則同心協力,救困扶危;上報國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實鑒此心。背義忘恩,天人共戮!'誓畢,拜玄德為兄,關羽次之,張飛為弟。"后遂為結拜兄弟,共同謀事的典故。 辭典解釋
桃園結義 táo yuán jié yì ㄊㄠˊ ㄩㄢˊ ㄐㄧㄝˊ ㄧˋ 劉備、關羽、張飛三人在桃園中結義為兄弟的故事。《三國演義.第一五回》:「吾三人桃園結義,不求同生,但愿同死。」也作「桃園盟」、「桃園三結義」。
英語 to make a pact of brotherhood (from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三國演義|三國演義[San1 guo2 Yan3 yi4])? (idiom)?
網絡解釋
“桃園結義”的單字解釋
【桃】:1.桃樹,落葉小喬木,小枝光滑,葉子長圓披針形,花單生,粉紅色。果實略呈球形,表面多有短絨毛,味甜,是常見水果。核仁可入藥。2.這種植物的果實。3.形狀像桃兒的東西:棉桃。棉花結桃了。4.指核桃:桃酥。5.姓。
【園】:同“園”。
【結】:[jié]1.用線、繩、草等條狀物打結或編織。2.指結成之物。3.比喻疑難困惑的關鍵。4.繫;扎縛。5.連接。6.聯結;結合。7.聚合;凝聚。8.形容憂愁、氣憤積聚不得發泄。9.建造;構築。10.植物長出(果實或種子)。11.屈曲;盤旋。12.結束;終了。13.判決;治罪。14.舊時表明保證負責或承認了結的文書。15.揪住,扭住。16.姓。[jiē]見“結巴”、“結實”。
【義】:1.合宜的事情。《論語?為政》:“見義不為,無勇也。”《淮南子?齊俗》:“為義者,布施而德。”2.正道、正理。《孟子?公孫丑上》:“其為氣也,配義與道,無是餒也。”3.死節、殉難。《禮記?禮運》:“故國有患,君死社稷謂之義。”《宋史?卷四五○?忠義傳五?尹穀傳》:“尹務實,男子也,先我就義矣。”4.法則。《呂氏春秋?孟春紀?貴公》:“無偏無頗,遵王之義。”5.意思:“意義”、“字義”。漢?孔安國《尚書序》:“以所聞伏生之書,考論文義,定其可知者,為隸古定。”6.功用。《左傳?昭公三十一年》:“故君子動則思禮,行則思義,不為利回,不為義疚。”7.姓。如漢代有義縱。8.合於正義的:“義民”、“義婦”、“義舉”。《書經?康誥》:“汝陳時臬事,罰蔽殷彝,用其義刑義殺,勿庸以次汝封。”9.用來周濟公眾的:“義莊”、“義塾”、“義舍”。《三國志?卷八?魏書?張魯傳》:“諸祭酒皆作義舍,如今之亭傳。”10.假的,有其名而非真﹑非親的:“義父”﹑“義子”﹑“義肢”﹑“義齒”。
“桃園結義”的相關詞語
* 桃園結義的讀音是:táo yuán jié yì,桃園結義的意思:民間俗傳三國時劉備﹑關羽﹑張飛在桃園結拜兄弟。《三國演義》第一回:"飛曰:'吾莊后有一桃園,花開正盛;明日當于園中祭告天地,我三人結為兄弟,協力同心,然后可圖大事。'玄德﹑云長齊聲應曰:'如此甚好。'次日,于桃園中,備下烏牛白馬祭禮等項,三人焚香再拜而說誓曰:'念劉備﹑關羽﹑張飛,雖然異姓,既結為兄弟,則同心協力,救困扶危;上報國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實鑒此心。背義忘恩,天人共戮!'誓畢,拜玄德為兄,關羽次之,張飛為弟。"后遂為結拜兄弟,共同謀事的典故。
基本解釋
民間俗傳三國時劉備﹑關羽﹑張飛在桃園結拜兄弟。《三國演義》第一回:"飛曰:'吾莊后有一桃園,花開正盛;明日當于園中祭告天地,我三人結為兄弟,協力同心,然后可圖大事。'玄德﹑云長齊聲應曰:'如此甚好。'次日,于桃園中,備下烏牛白馬祭禮等項,三人焚香再拜而說誓曰:'念劉備﹑關羽﹑張飛,雖然異姓,既結為兄弟,則同心協力,救困扶危;上報國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實鑒此心。背義忘恩,天人共戮!'誓畢,拜玄德為兄,關羽次之,張飛為弟。"后遂為結拜兄弟,共同謀事的典故。辭典解釋
桃園結義 táo yuán jié yì ㄊㄠˊ ㄩㄢˊ ㄐㄧㄝˊ ㄧˋ劉備、關羽、張飛三人在桃園中結義為兄弟的故事。《三國演義.第一五回》:「吾三人桃園結義,不求同生,但愿同死。」也作「桃園盟」、「桃園三結義」。
英語 to make a pact of brotherhood (from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三國演義|三國演義[San1 guo2 Yan3 yi4])? (idiom)?
【桃】:1.桃樹,落葉小喬木,小枝光滑,葉子長圓披針形,花單生,粉紅色。果實略呈球形,表面多有短絨毛,味甜,是常見水果。核仁可入藥。2.這種植物的果實。3.形狀像桃兒的東西:棉桃。棉花結桃了。4.指核桃:桃酥。5.姓。
【園】:同“園”。
【結】:[jié]1.用線、繩、草等條狀物打結或編織。2.指結成之物。3.比喻疑難困惑的關鍵。4.繫;扎縛。5.連接。6.聯結;結合。7.聚合;凝聚。8.形容憂愁、氣憤積聚不得發泄。9.建造;構築。10.植物長出(果實或種子)。11.屈曲;盤旋。12.結束;終了。13.判決;治罪。14.舊時表明保證負責或承認了結的文書。15.揪住,扭住。16.姓。[jiē]見“結巴”、“結實”。
【義】:1.合宜的事情。《論語?為政》:“見義不為,無勇也。”《淮南子?齊俗》:“為義者,布施而德。”2.正道、正理。《孟子?公孫丑上》:“其為氣也,配義與道,無是餒也。”3.死節、殉難。《禮記?禮運》:“故國有患,君死社稷謂之義。”《宋史?卷四五○?忠義傳五?尹穀傳》:“尹務實,男子也,先我就義矣。”4.法則。《呂氏春秋?孟春紀?貴公》:“無偏無頗,遵王之義。”5.意思:“意義”、“字義”。漢?孔安國《尚書序》:“以所聞伏生之書,考論文義,定其可知者,為隸古定。”6.功用。《左傳?昭公三十一年》:“故君子動則思禮,行則思義,不為利回,不為義疚。”7.姓。如漢代有義縱。8.合於正義的:“義民”、“義婦”、“義舉”。《書經?康誥》:“汝陳時臬事,罰蔽殷彝,用其義刑義殺,勿庸以次汝封。”9.用來周濟公眾的:“義莊”、“義塾”、“義舍”。《三國志?卷八?魏書?張魯傳》:“諸祭酒皆作義舍,如今之亭傳。”10.假的,有其名而非真﹑非親的:“義父”﹑“義子”﹑“義肢”﹑“義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