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善好義的讀音 樂善好義的意思
【解釋】指樂于行善,喜好正義。
- 樂
- 善
- 好
- 義
“樂善好義”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lè shàn hǎo yì]
- 漢字注音:
- ㄌㄜˋ ㄕㄢˋ ㄏㄠˋ ㄧˋ
- 簡繁字形:
- 樂善好義
- 是否常用:
- 否
“樂善好義”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謂樂于行善,喜好正義。辭典解釋
樂善好義 lè shàn hào yì ㄌㄜˋ ㄕㄢˋ ㄏㄠˋ ㄧˋ 樂于行善,講求義氣。
宋.曾鞏〈與杜相公書〉:「伏以閣下樸厚清明,讜直之行,樂善好義。」
網絡解釋
【解釋】指樂于行善,喜好正義。
“樂善好義”的單字解釋
【樂】:[lè]1.歡喜、愉悅:“快樂”、“歡樂”、“樂事”。《論語?學而》:“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2.快樂的事或態度:“人生一大樂”。《左傳?隱公元年》:“其樂也融融。”《論語?雍也》:“回也不改其樂。”3.聲色情事。《國語?越語下》:“今吳王淫於樂而忘其百姓。”4.笑:“把一屋子的人都逗樂了!”5.喜愛:“樂於助人”、“樂於行善”。[yuè]1.有規律而和諧動人的聲音:“音樂”、“奏樂”、“軍樂”。《論語?子路》:“事不成,則禮樂不興。”2.六經之一。即樂經,相傳亡於秦火:“詩、書、禮、樂、易、春秋,謂之六經。”3.姓。如戰國時燕國有樂毅。[yào]喜好、欣賞。用於文言文。《論語?雍也》:“知者樂水,仁者樂山。”[lào]地名用字。如河北省有樂亭、山東省有樂陵。
【善】:1.善良;慈善(跟“惡”相對):善舉。善事。心懷不善。2.善行;善事(跟“惡”相對):行善。勸善規過。3.良好:善策。善本。4.友好;和好:友善。相善。親善。5.熟悉:面善。6.辦好;弄好:善后。善始善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7.擅長;長于:善戰。多謀善斷。8.好好地:善自保重。善為說辭。9.容易;易于:善變。善忘。10.姓。
【好】:[hǎo]1.優點多的;使人滿意的(跟“壞”相對):好人。好東西。好事情。好脾氣。莊稼長得很好。2.合宜;妥當:初次見面,不知跟他說些什么好。3.用在動詞前,表示使人滿意的性質在哪方面:好看。好聽。好吃。4.友愛;和睦:友好。好朋友。他跟我好。5.(身體)健康;(疾病)痊愈:體質好。身子比去年好多了。他的病好了。6.用于套語:好睡。您好走。7.用在動詞后,表示完成或達到完善的地步:計劃訂好了。功課準備好了。外邊太冷,穿好了衣服再出去。坐好吧,要開會了。8.表示贊許、同意或結束等語氣:好,就這么辦。好了,不要再說了。9.反話,表示不滿意:好,這一下可麻煩了。10.用在形容詞前面問數量或程度,用法跟“多”相同:哈爾濱離北京好遠?[hào]1.喜愛(跟“惡”wù相對):嗜好。好學。好動腦筋。好吃懶做。他這個人好表現自己。2.常容易(發生某種事情):剛會騎車的人好摔跤。
【義】:1.合宜的事情。《論語?為政》:“見義不為,無勇也。”《淮南子?齊俗》:“為義者,布施而德。”2.正道、正理。《孟子?公孫丑上》:“其為氣也,配義與道,無是餒也。”3.死節、殉難。《禮記?禮運》:“故國有患,君死社稷謂之義。”《宋史?卷四五○?忠義傳五?尹穀傳》:“尹務實,男子也,先我就義矣。”4.法則。《呂氏春秋?孟春紀?貴公》:“無偏無頗,遵王之義。”5.意思:“意義”、“字義”。漢?孔安國《尚書序》:“以所聞伏生之書,考論文義,定其可知者,為隸古定。”6.功用。《左傳?昭公三十一年》:“故君子動則思禮,行則思義,不為利回,不為義疚。”7.姓。如漢代有義縱。8.合於正義的:“義民”、“義婦”、“義舉”。《書經?康誥》:“汝陳時臬事,罰蔽殷彝,用其義刑義殺,勿庸以次汝封。”9.用來周濟公眾的:“義莊”、“義塾”、“義舍”。《三國志?卷八?魏書?張魯傳》:“諸祭酒皆作義舍,如今之亭傳。”10.假的,有其名而非真﹑非親的:“義父”﹑“義子”﹑“義肢”﹑“義齒”。
“樂善好義”的相關詞語
* 樂善好義的讀音是:lè shàn hǎo yì,樂善好義的意思:【解釋】指樂于行善,喜好正義。
基本解釋
謂樂于行善,喜好正義。辭典解釋
樂善好義 lè shàn hào yì ㄌㄜˋ ㄕㄢˋ ㄏㄠˋ ㄧˋ樂于行善,講求義氣。
宋.曾鞏〈與杜相公書〉:「伏以閣下樸厚清明,讜直之行,樂善好義。」
【解釋】指樂于行善,喜好正義。
【樂】:[lè]1.歡喜、愉悅:“快樂”、“歡樂”、“樂事”。《論語?學而》:“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2.快樂的事或態度:“人生一大樂”。《左傳?隱公元年》:“其樂也融融。”《論語?雍也》:“回也不改其樂。”3.聲色情事。《國語?越語下》:“今吳王淫於樂而忘其百姓。”4.笑:“把一屋子的人都逗樂了!”5.喜愛:“樂於助人”、“樂於行善”。[yuè]1.有規律而和諧動人的聲音:“音樂”、“奏樂”、“軍樂”。《論語?子路》:“事不成,則禮樂不興。”2.六經之一。即樂經,相傳亡於秦火:“詩、書、禮、樂、易、春秋,謂之六經。”3.姓。如戰國時燕國有樂毅。[yào]喜好、欣賞。用於文言文。《論語?雍也》:“知者樂水,仁者樂山。”[lào]地名用字。如河北省有樂亭、山東省有樂陵。
【善】:1.善良;慈善(跟“惡”相對):善舉。善事。心懷不善。2.善行;善事(跟“惡”相對):行善。勸善規過。3.良好:善策。善本。4.友好;和好:友善。相善。親善。5.熟悉:面善。6.辦好;弄好:善后。善始善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7.擅長;長于:善戰。多謀善斷。8.好好地:善自保重。善為說辭。9.容易;易于:善變。善忘。10.姓。
【好】:[hǎo]1.優點多的;使人滿意的(跟“壞”相對):好人。好東西。好事情。好脾氣。莊稼長得很好。2.合宜;妥當:初次見面,不知跟他說些什么好。3.用在動詞前,表示使人滿意的性質在哪方面:好看。好聽。好吃。4.友愛;和睦:友好。好朋友。他跟我好。5.(身體)健康;(疾病)痊愈:體質好。身子比去年好多了。他的病好了。6.用于套語:好睡。您好走。7.用在動詞后,表示完成或達到完善的地步:計劃訂好了。功課準備好了。外邊太冷,穿好了衣服再出去。坐好吧,要開會了。8.表示贊許、同意或結束等語氣:好,就這么辦。好了,不要再說了。9.反話,表示不滿意:好,這一下可麻煩了。10.用在形容詞前面問數量或程度,用法跟“多”相同:哈爾濱離北京好遠?[hào]1.喜愛(跟“惡”wù相對):嗜好。好學。好動腦筋。好吃懶做。他這個人好表現自己。2.常容易(發生某種事情):剛會騎車的人好摔跤。
【義】:1.合宜的事情。《論語?為政》:“見義不為,無勇也。”《淮南子?齊俗》:“為義者,布施而德。”2.正道、正理。《孟子?公孫丑上》:“其為氣也,配義與道,無是餒也。”3.死節、殉難。《禮記?禮運》:“故國有患,君死社稷謂之義。”《宋史?卷四五○?忠義傳五?尹穀傳》:“尹務實,男子也,先我就義矣。”4.法則。《呂氏春秋?孟春紀?貴公》:“無偏無頗,遵王之義。”5.意思:“意義”、“字義”。漢?孔安國《尚書序》:“以所聞伏生之書,考論文義,定其可知者,為隸古定。”6.功用。《左傳?昭公三十一年》:“故君子動則思禮,行則思義,不為利回,不為義疚。”7.姓。如漢代有義縱。8.合於正義的:“義民”、“義婦”、“義舉”。《書經?康誥》:“汝陳時臬事,罰蔽殷彝,用其義刑義殺,勿庸以次汝封。”9.用來周濟公眾的:“義莊”、“義塾”、“義舍”。《三國志?卷八?魏書?張魯傳》:“諸祭酒皆作義舍,如今之亭傳。”10.假的,有其名而非真﹑非親的:“義父”﹑“義子”﹑“義肢”﹑“義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