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比較語言學的讀音 歷史比較語言學的意思
辭典解釋歷史比較語言學 lì shǐ bǐ jiào yǔ yán xué 一門屬于歷史語言學范圍的學科。以語言的親屬關系和歷史演變為研究對象。透過歷史比較法探討不同語言之間的關系和個別語言的演化規則,以建立語系系譜,擬構原始母語。歷史比較語言學于十九世紀初隨著西歐學者對印歐語言的研究而成立。 德語 Historische Linguistik (Sprachw)?
- 歷
- 史
- 比
- 較
- 語
- 言
- 學
“歷史比較語言學”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lì shǐ bǐ jiào yǔ yán xué]
- 漢字注音:
- ㄌㄧˋ ㄕˇ ㄅㄧˇ ㄐㄧㄠˋ ㄩˇ ㄧㄢˊ ㄒㄩㄝˊ
- 簡繁字形:
- 歷史比較語言學
- 是否常用:
- 否
“歷史比較語言學”的意思
基本解釋
辭典解釋
歷史比較語言學 lì shǐ bǐ jiào yǔ yán xué ㄌㄧˋ ㄕˇ ㄅㄧˇ ㄐㄧㄠˋ ㄩˇ ㄧㄢˊ ㄒㄩㄝˊ 一門屬于歷史語言學范圍的學科。以語言的親屬關系和歷史演變為研究對象。透過歷史比較法探討不同語言之間的關系和個別語言的演化規則,以建立語系系譜,擬構原始母語。歷史比較語言學于十九世紀初隨著西歐學者對印歐語言的研究而成立。
德語 Historische Linguistik (Sprachw)?
網絡解釋
“歷史比較語言學”的單字解釋
【歷】:1.經過:“歷劫”、“歷險”、“歷盡滄桑”。2.踰越。《呂氏春秋?孟冬紀?安死》:“徑庭歷級,非禮也。”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一上?遊雁宕山日記》:“一步一喘,數里,始歷高巔。”3.過去、已經過的:“歷代”、“歷屆”、“歷史”、“歷年”。《文選?沈約?宋書謝靈運傳論》:“至於先士茂製,諷高歷賞。”4.分明的、清晰的:“歷歷在目”、“往事歷歷”。唐?崔顥《黃鶴樓詩》:“晴川歷歷漢陽樹,春草萋萋鸚鵡洲。”5.過去的經驗:“學歷”、“資歷”、“履歷”。6.遍、盡。《周禮?夏官?量人》:“凡宰祭與鬱人受斝,歷而皆飲之。”唐?李商隱《詠史詩》:“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
【史】:1.歷史:史學。近代史。世界史。有史以來。2.古代掌管記載史實的官。3.古代圖書四部分類法(經史子集)中的第二類:史書。史部。4.姓。
【比】:1.比較;較量:比干勁。學先進,比先進。2.能夠相比:近鄰比親。堅比金石。演講不比自言自語。3.比畫:連說帶比。4.對著;向著:別拿槍比著人,小心走火。5.仿照:比著葫蘆畫瓢(比喻模仿著做事)。6.比方;比喻:人們常把聰明的人比做諸葛亮。7.兩個同類量之間的倍數關系,叫做它們的比,其中一數是另一數的幾倍或幾分之幾:這里的小麥年產量和水稻年產量約為一比四。8.表示比賽雙方得分的對比:甲隊以二比一勝乙隊。9.a)“一”加量詞在“比”的前后重復,可以表示程度的累進:人民的生活一年比一年富裕了。b)比較高下的時候用“比”,表示異同的時候一般用“跟”或“同”。10.姓。11.緊靠;挨著:比肩。鱗次櫛比。12.依附;勾結:朋比為奸。13.近來:比來。14.等到:比及。
【較】:1.比:較量(liàng)。較勁(亦作“叫勁”)。比較。計較。2.對比著顯得更進一層的:成績較佳。3.明顯:較然(顯明)。彰明較著。4.大旨,大概:較略。
【語】:[yǔ]1.話:語言。2.說:細語。3.諺語;成語:語云,“不入虎穴,焉得虎子。”4.代替語言表示意思的動作或方式:手語。5.姓。[yù]均同“語”。
【言】:1.話:言語。語言。格言。諾言。發言。有言在先。言外之意。2.說:言之有理。暢所欲言。知無不言,言無不盡。3.漢語的一個字叫一言:五言詩。萬言書。全書近二十萬言。4.姓。
【學】:同“學”。
“歷史比較語言學”的相關詞語
* 歷史比較語言學的讀音是:lì shǐ bǐ jiào yǔ yán xué,歷史比較語言學的意思:辭典解釋歷史比較語言學 lì shǐ bǐ jiào yǔ yán xué 一門屬于歷史語言學范圍的學科。以語言的親屬關系和歷史演變為研究對象。透過歷史比較法探討不同語言之間的關系和個別語言的演化規則,以建立語系系譜,擬構原始母語。歷史比較語言學于十九世紀初隨著西歐學者對印歐語言的研究而成立。 德語 Historische Linguistik (Sprachw)?
辭典解釋
歷史比較語言學 lì shǐ bǐ jiào yǔ yán xué ㄌㄧˋ ㄕˇ ㄅㄧˇ ㄐㄧㄠˋ ㄩˇ ㄧㄢˊ ㄒㄩㄝˊ一門屬于歷史語言學范圍的學科。以語言的親屬關系和歷史演變為研究對象。透過歷史比較法探討不同語言之間的關系和個別語言的演化規則,以建立語系系譜,擬構原始母語。歷史比較語言學于十九世紀初隨著西歐學者對印歐語言的研究而成立。
德語 Historische Linguistik (Sprachw)?
【歷】:1.經過:“歷劫”、“歷險”、“歷盡滄桑”。2.踰越。《呂氏春秋?孟冬紀?安死》:“徑庭歷級,非禮也。”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一上?遊雁宕山日記》:“一步一喘,數里,始歷高巔。”3.過去、已經過的:“歷代”、“歷屆”、“歷史”、“歷年”。《文選?沈約?宋書謝靈運傳論》:“至於先士茂製,諷高歷賞。”4.分明的、清晰的:“歷歷在目”、“往事歷歷”。唐?崔顥《黃鶴樓詩》:“晴川歷歷漢陽樹,春草萋萋鸚鵡洲。”5.過去的經驗:“學歷”、“資歷”、“履歷”。6.遍、盡。《周禮?夏官?量人》:“凡宰祭與鬱人受斝,歷而皆飲之。”唐?李商隱《詠史詩》:“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
【史】:1.歷史:史學。近代史。世界史。有史以來。2.古代掌管記載史實的官。3.古代圖書四部分類法(經史子集)中的第二類:史書。史部。4.姓。
【比】:1.比較;較量:比干勁。學先進,比先進。2.能夠相比:近鄰比親。堅比金石。演講不比自言自語。3.比畫:連說帶比。4.對著;向著:別拿槍比著人,小心走火。5.仿照:比著葫蘆畫瓢(比喻模仿著做事)。6.比方;比喻:人們常把聰明的人比做諸葛亮。7.兩個同類量之間的倍數關系,叫做它們的比,其中一數是另一數的幾倍或幾分之幾:這里的小麥年產量和水稻年產量約為一比四。8.表示比賽雙方得分的對比:甲隊以二比一勝乙隊。9.a)“一”加量詞在“比”的前后重復,可以表示程度的累進:人民的生活一年比一年富裕了。b)比較高下的時候用“比”,表示異同的時候一般用“跟”或“同”。10.姓。11.緊靠;挨著:比肩。鱗次櫛比。12.依附;勾結:朋比為奸。13.近來:比來。14.等到:比及。
【較】:1.比:較量(liàng)。較勁(亦作“叫勁”)。比較。計較。2.對比著顯得更進一層的:成績較佳。3.明顯:較然(顯明)。彰明較著。4.大旨,大概:較略。
【語】:[yǔ]1.話:語言。2.說:細語。3.諺語;成語:語云,“不入虎穴,焉得虎子。”4.代替語言表示意思的動作或方式:手語。5.姓。[yù]均同“語”。
【言】:1.話:言語。語言。格言。諾言。發言。有言在先。言外之意。2.說:言之有理。暢所欲言。知無不言,言無不盡。3.漢語的一個字叫一言:五言詩。萬言書。全書近二十萬言。4.姓。
【學】:同“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