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教育的讀音 比較教育的意思
比較教育 比較教育(comparative education) :是研究不同國家、民族和地區的教育的學科。它是用比較分析的方法,研究當代外國教育的理論和實踐,找出教育發展的共同規律和發展趨勢,以作為教育改革的借鑒 。通過比較不同的教育制度,探討教育的共同特點、發展規律及其總的趨勢,并進行預測,以便根據本國的條件進行取長補短,為提高教育質量服務。
- 比
- 較
- 教
- 育
“比較教育”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bǐ jiào jiào yù]
- 漢字注音:
- ㄅㄧˇ ㄐㄧㄠˋ ㄐㄧㄠˋ ㄩˋ
- 簡繁字形:
- 比較教育
- 是否常用:
- 否
“比較教育”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研究不同國家、民族和地區的教育的學科。通過比較不同的教育制度,探討教育的共同特點、發展規律及其總的趨勢,并進行預測,以便根據本國的條件進行取長補短,為提高教育質量服務。
網絡解釋
比較教育
比較教育(comparative education) :是研究不同國家、民族和地區的教育的學科。它是用比較分析的方法,研究當代外國教育的理論和實踐,找出教育發展的共同規律和發展趨勢,以作為教育改革的借鑒 。通過比較不同的教育制度,探討教育的共同特點、發展規律及其總的趨勢,并進行預測,以便根據本國的條件進行取長補短,為提高教育質量服務。
“比較教育”的單字解釋
【比】:1.比較;較量:比干勁。學先進,比先進。2.能夠相比:近鄰比親。堅比金石。演講不比自言自語。3.比畫:連說帶比。4.對著;向著:別拿槍比著人,小心走火。5.仿照:比著葫蘆畫瓢(比喻模仿著做事)。6.比方;比喻:人們常把聰明的人比做諸葛亮。7.兩個同類量之間的倍數關系,叫做它們的比,其中一數是另一數的幾倍或幾分之幾:這里的小麥年產量和水稻年產量約為一比四。8.表示比賽雙方得分的對比:甲隊以二比一勝乙隊。9.a)“一”加量詞在“比”的前后重復,可以表示程度的累進:人民的生活一年比一年富裕了。b)比較高下的時候用“比”,表示異同的時候一般用“跟”或“同”。10.姓。11.緊靠;挨著:比肩。鱗次櫛比。12.依附;勾結:朋比為奸。13.近來:比來。14.等到:比及。
【較】:1.比較(高低大小等):較量。較勁兒。2.用于比較性狀、程度:產量較去年有顯著增加。3.表示具有一定程度:用較少的錢,辦較多的事。4.計較:錙銖必較。5.明顯:彰明較著。二者較然不同。
【教】:[jiào]1.教導;教育:管教。請教。受教。因材施教。2.宗教:佛教。伊斯蘭教。信教。在教。3.姓。4.使;令;讓:教他無計可施。教我十分為難。[jiāo]把知識或技能傳給人:教唱歌。教小孩兒識字。師傅把技術教給徒弟。
【育】:[yù]1.生育:節育。2.養活:育嬰。育苗。封山育林。3.教育:德育。智育。體育。4.姓。[yō]見〖杭育〗。
“比較教育”的相關詞語
“比較教育”造句
作者認為應用于比較教育研究中的“比較”是一種思維的過程、思維的方式,而不是一種具體的研究方法。
我國比較教育學科的發展時期主要是改革開放以來的30年。
全球化時代對教育進而對比較教育提出了時代性要求,比較教育對此必須做出反應。
在比較教育學科身份及其身份認同的熱烈探討中,學科特征是還其本性的關鍵。
比較教育學科理論問題仍是一個頗具挑戰性的論題。
比較教育研究的科學性,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其方法論理論基礎和實踐運用的科學性。
經合組織的比薩測試顯示,從全國的比較教育程度而言,智利的學校體系屬全拉美最不錯的。
質的研究方法在國外的比較教育研究中應用很多,而在我國的應用尚不普遍。
從哈伯瑪斯的批判詮釋學觀點,評析比較教育研究中實徵主義取向。
本文主要探討了比較教育研究國際視野和民族立場的關系問題。
* 比較教育的讀音是:bǐ jiào jiào yù,比較教育的意思:比較教育 比較教育(comparative education) :是研究不同國家、民族和地區的教育的學科。它是用比較分析的方法,研究當代外國教育的理論和實踐,找出教育發展的共同規律和發展趨勢,以作為教育改革的借鑒 。通過比較不同的教育制度,探討教育的共同特點、發展規律及其總的趨勢,并進行預測,以便根據本國的條件進行取長補短,為提高教育質量服務。
基本解釋
研究不同國家、民族和地區的教育的學科。通過比較不同的教育制度,探討教育的共同特點、發展規律及其總的趨勢,并進行預測,以便根據本國的條件進行取長補短,為提高教育質量服務。比較教育
比較教育(comparative education) :是研究不同國家、民族和地區的教育的學科。它是用比較分析的方法,研究當代外國教育的理論和實踐,找出教育發展的共同規律和發展趨勢,以作為教育改革的借鑒 。通過比較不同的教育制度,探討教育的共同特點、發展規律及其總的趨勢,并進行預測,以便根據本國的條件進行取長補短,為提高教育質量服務。【比】:1.比較;較量:比干勁。學先進,比先進。2.能夠相比:近鄰比親。堅比金石。演講不比自言自語。3.比畫:連說帶比。4.對著;向著:別拿槍比著人,小心走火。5.仿照:比著葫蘆畫瓢(比喻模仿著做事)。6.比方;比喻:人們常把聰明的人比做諸葛亮。7.兩個同類量之間的倍數關系,叫做它們的比,其中一數是另一數的幾倍或幾分之幾:這里的小麥年產量和水稻年產量約為一比四。8.表示比賽雙方得分的對比:甲隊以二比一勝乙隊。9.a)“一”加量詞在“比”的前后重復,可以表示程度的累進:人民的生活一年比一年富裕了。b)比較高下的時候用“比”,表示異同的時候一般用“跟”或“同”。10.姓。11.緊靠;挨著:比肩。鱗次櫛比。12.依附;勾結:朋比為奸。13.近來:比來。14.等到:比及。
【較】:1.比較(高低大小等):較量。較勁兒。2.用于比較性狀、程度:產量較去年有顯著增加。3.表示具有一定程度:用較少的錢,辦較多的事。4.計較:錙銖必較。5.明顯:彰明較著。二者較然不同。
【教】:[jiào]1.教導;教育:管教。請教。受教。因材施教。2.宗教:佛教。伊斯蘭教。信教。在教。3.姓。4.使;令;讓:教他無計可施。教我十分為難。[jiāo]把知識或技能傳給人:教唱歌。教小孩兒識字。師傅把技術教給徒弟。
【育】:[yù]1.生育:節育。2.養活:育嬰。育苗。封山育林。3.教育:德育。智育。體育。4.姓。[yō]見〖杭育〗。
作者認為應用于比較教育研究中的“比較”是一種思維的過程、思維的方式,而不是一種具體的研究方法。
我國比較教育學科的發展時期主要是改革開放以來的30年。
全球化時代對教育進而對比較教育提出了時代性要求,比較教育對此必須做出反應。
在比較教育學科身份及其身份認同的熱烈探討中,學科特征是還其本性的關鍵。
比較教育學科理論問題仍是一個頗具挑戰性的論題。
比較教育研究的科學性,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其方法論理論基礎和實踐運用的科學性。
經合組織的比薩測試顯示,從全國的比較教育程度而言,智利的學校體系屬全拉美最不錯的。
質的研究方法在國外的比較教育研究中應用很多,而在我國的應用尚不普遍。
從哈伯瑪斯的批判詮釋學觀點,評析比較教育研究中實徵主義取向。
本文主要探討了比較教育研究國際視野和民族立場的關系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