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子的讀音 義子的意思
義子 其與結拜相似,認作的子輩的男性幼者為子,此人即為義子,屬干親。當今隨著時代發展,義子的稱呼已經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如今,北方地區則大多稱“義子”叫做“干兒子”;而結拜的兄弟姐妹稱為“義兄”、“義弟”、“義姐”、“義妹”,北方地區則大多稱為“干哥哥”、“干弟弟”、“干姐姐”、“干妹妹”。在法律稱謂上,民間對收養來的孩子稱為養子女,撫養雙親為養父母。
- 義
- 子
“義子”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yì zǐ]
- 漢字注音:
- ㄧˋ ㄗˇ
- 簡繁字形:
- 義子
- 是否常用:
- 否
“義子”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1.即義兒。 2.套盒的內盒。 辭典解釋
義子 yì zǐ ㄧˋ ㄗˇ 認領而非親生的兒子。
《初刻拍案驚奇.卷三三》:「父母染病雙亡,張員外認我為義子,抬舉得成人長大。」
《儒林外史.第二五回》:「因日食無措,父妻商議,情愿出繼與鮑文卿名下為義子,改名鮑廷璽。」
也稱為「義男」、「義兒」。
英語 adopted son
網絡解釋
義子
其與結拜相似,認作的子輩的男性幼者為子,此人即為義子,屬干親。當今隨著時代發展,義子的稱呼已經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如今,北方地區則大多稱“義子”叫做“干兒子”;而結拜的兄弟姐妹稱為“義兄”、“義弟”、“義姐”、“義妹”,北方地區則大多稱為“干哥哥”、“干弟弟”、“干姐姐”、“干妹妹”。在法律稱謂上,民間對收養來的孩子稱為養子女,撫養雙親為養父母。
“義子”的單字解釋
【義】:1.合宜的事情。《論語?為政》:“見義不為,無勇也。”《淮南子?齊俗》:“為義者,布施而德。”2.正道、正理。《孟子?公孫丑上》:“其為氣也,配義與道,無是餒也。”3.死節、殉難。《禮記?禮運》:“故國有患,君死社稷謂之義。”《宋史?卷四五○?忠義傳五?尹穀傳》:“尹務實,男子也,先我就義矣。”4.法則。《呂氏春秋?孟春紀?貴公》:“無偏無頗,遵王之義。”5.意思:“意義”、“字義”。漢?孔安國《尚書序》:“以所聞伏生之書,考論文義,定其可知者,為隸古定。”6.功用。《左傳?昭公三十一年》:“故君子動則思禮,行則思義,不為利回,不為義疚。”7.姓。如漢代有義縱。8.合於正義的:“義民”、“義婦”、“義舉”。《書經?康誥》:“汝陳時臬事,罰蔽殷彝,用其義刑義殺,勿庸以次汝封。”9.用來周濟公眾的:“義莊”、“義塾”、“義舍”。《三國志?卷八?魏書?張魯傳》:“諸祭酒皆作義舍,如今之亭傳。”10.假的,有其名而非真﹑非親的:“義父”﹑“義子”﹑“義肢”﹑“義齒”。
【子】:1.古代指兒女,現專指兒子:子女。子孫。子嗣。子弟(后輩人,年輕人)。2.植物的果實、種子:菜子。瓜子兒。子實。3.動物的卵:魚子。蠶子。4.幼小的,小的:子雞。子畜。子城。5.小而硬的顆粒狀的東西:子彈(dàn)。棋子兒。6.與“母”相對: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輔音)。7.對人的稱呼:男子。妻子。士子(讀書人)。舟子(船夫)。才子。8.古代對人的尊稱;稱老師或稱有道德、有學問的人:孔子。先秦諸子。9.地支的第一位,屬鼠:子丑寅卯(喻有條不紊的層次或事物的條理)。10.用于計時:子時(夜十一點至一點)。子夜(深夜)。11.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12.附加在名詞、動詞、形容詞后,具有名詞性(讀輕聲):旗子。亂子。胖子。13.個別量詞后綴(讀輕聲):敲了兩下子門。14.姓。
“義子”的相關詞語
* 義子的讀音是:yì zǐ,義子的意思:義子 其與結拜相似,認作的子輩的男性幼者為子,此人即為義子,屬干親。當今隨著時代發展,義子的稱呼已經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如今,北方地區則大多稱“義子”叫做“干兒子”;而結拜的兄弟姐妹稱為“義兄”、“義弟”、“義姐”、“義妹”,北方地區則大多稱為“干哥哥”、“干弟弟”、“干姐姐”、“干妹妹”。在法律稱謂上,民間對收養來的孩子稱為養子女,撫養雙親為養父母。
基本解釋
1.即義兒。 2.套盒的內盒。辭典解釋
義子 yì zǐ ㄧˋ ㄗˇ認領而非親生的兒子。
《初刻拍案驚奇.卷三三》:「父母染病雙亡,張員外認我為義子,抬舉得成人長大。」
《儒林外史.第二五回》:「因日食無措,父妻商議,情愿出繼與鮑文卿名下為義子,改名鮑廷璽。」
也稱為「義男」、「義兒」。
英語 adopted son
義子
其與結拜相似,認作的子輩的男性幼者為子,此人即為義子,屬干親。當今隨著時代發展,義子的稱呼已經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如今,北方地區則大多稱“義子”叫做“干兒子”;而結拜的兄弟姐妹稱為“義兄”、“義弟”、“義姐”、“義妹”,北方地區則大多稱為“干哥哥”、“干弟弟”、“干姐姐”、“干妹妹”。在法律稱謂上,民間對收養來的孩子稱為養子女,撫養雙親為養父母。【義】:1.合宜的事情。《論語?為政》:“見義不為,無勇也。”《淮南子?齊俗》:“為義者,布施而德。”2.正道、正理。《孟子?公孫丑上》:“其為氣也,配義與道,無是餒也。”3.死節、殉難。《禮記?禮運》:“故國有患,君死社稷謂之義。”《宋史?卷四五○?忠義傳五?尹穀傳》:“尹務實,男子也,先我就義矣。”4.法則。《呂氏春秋?孟春紀?貴公》:“無偏無頗,遵王之義。”5.意思:“意義”、“字義”。漢?孔安國《尚書序》:“以所聞伏生之書,考論文義,定其可知者,為隸古定。”6.功用。《左傳?昭公三十一年》:“故君子動則思禮,行則思義,不為利回,不為義疚。”7.姓。如漢代有義縱。8.合於正義的:“義民”、“義婦”、“義舉”。《書經?康誥》:“汝陳時臬事,罰蔽殷彝,用其義刑義殺,勿庸以次汝封。”9.用來周濟公眾的:“義莊”、“義塾”、“義舍”。《三國志?卷八?魏書?張魯傳》:“諸祭酒皆作義舍,如今之亭傳。”10.假的,有其名而非真﹑非親的:“義父”﹑“義子”﹑“義肢”﹑“義齒”。
【子】:1.古代指兒女,現專指兒子:子女。子孫。子嗣。子弟(后輩人,年輕人)。2.植物的果實、種子:菜子。瓜子兒。子實。3.動物的卵:魚子。蠶子。4.幼小的,小的:子雞。子畜。子城。5.小而硬的顆粒狀的東西:子彈(dàn)。棋子兒。6.與“母”相對: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輔音)。7.對人的稱呼:男子。妻子。士子(讀書人)。舟子(船夫)。才子。8.古代對人的尊稱;稱老師或稱有道德、有學問的人:孔子。先秦諸子。9.地支的第一位,屬鼠:子丑寅卯(喻有條不紊的層次或事物的條理)。10.用于計時:子時(夜十一點至一點)。子夜(深夜)。11.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12.附加在名詞、動詞、形容詞后,具有名詞性(讀輕聲):旗子。亂子。胖子。13.個別量詞后綴(讀輕聲):敲了兩下子門。14.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