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投書的讀音 讀者投書的意思
辭典解釋讀者投書 dú zhě tóu shū 指新聞媒體在不經潤飾,或以不傷原意的前提下,僅作文字潤飾以刊出讀者的來信。內容性質大部分為個人經驗或事件的說明,當下公共事務、新聞事件的意見表達等。 如:「讀者投書可以反映社會,可促進社會多元化。」
- 讀
- 者
- 投
- 書
“讀者投書”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dú zhě tóu shū]
- 漢字注音:
- ㄉㄨˊ ㄓㄜˇ ㄊㄡˊ ㄕㄨ
- 簡繁字形:
- 讀者投書
- 是否常用:
- 否
“讀者投書”的意思
基本解釋
辭典解釋
讀者投書 dú zhě tóu shū ㄉㄨˊ ㄓㄜˇ ㄊㄡˊ ㄕㄨ 指新聞媒體在不經潤飾,或以不傷原意的前提下,僅作文字潤飾以刊出讀者的來信。內容性質大部分為個人經驗或事件的說明,當下公共事務、新聞事件的意見表達等。
如:「讀者投書可以反映社會,可促進社會多元化。」
網絡解釋
“讀者投書”的單字解釋
【讀】:1.誦讀;閱讀;理解書文的意義。2.玩味:讀畫;讀帖。3.察看。4.講說,宣揚。5.稱呼,稱說。6.解說。7.字的讀音。8.文體名。屬題跋類,猶今之讀後感。
【者】:1.用在形容詞、動詞或形容詞性詞組、動詞性詞組后面,表示有此屬性或做此動作的人或事物:強者。老者。作者。讀者。勝利者。未渡者。賣柑者。符合標準者。2.用在某某工作、某某主義后面,表示從事某項工作或信仰某個主義的人:文藝工作者。共產主義者。3.用在“二、三”等數詞和“前、后”等方位詞后面,指上文所說的事物:前者。后者。二者必居其一。兩者缺一不可。4.用在詞、詞組、分句后面表示停頓:風者,空氣流動而成。5.用在句尾表示希望或命令的語氣(多見于早期白話):路上小心在意者!6.姓。7.指示代詞。義同“這”(多見于早期白話):者番。者邊。
【投】:1.拋,擲,扔(多指有目標的):投籃。投彈(dàn)。2.跳進去:投河。自投羅網。3.放進去,送進去:投入。投資。投標。4.走向,進入:投宿(找地方住宿)。投奔。投靠。投降。投師(從師學習)。投訴。5.發向:投射。投影。6.寄,遞送:投遞。投稿。7.合:投合。意氣相投。8.臨,在…以前:投明。投暮(天黑以前)。
【書】:1.“書”的繁體字。2.有文字或圖畫的冊子:“教科書”﹑“圖畫書”﹑“百科全書”。3.信件:“家書”﹑“情書”。唐?杜甫《石壕吏詩》:“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4.文件:“證書”﹑“說明書”﹑“申請書”。《儒林外史?第十九回》:“卻因講親的時節,不曾寫個婚書,沒有憑據。”5.字體:“草書”﹑“楷書”﹑“隸書”。《隋書?卷六十八?閻毗傳》:“能篆書,工草隸。尤善畫,為當時之妙。”6.見“六書”。7.姓。如清代有書綸。8.寫:“請以中文書寫。”、“大書凌煙閣三字。”9.記載。《周禮?地官?黨正》:“正歲屬民讀法,而書其德行道藝。”
“讀者投書”的相關詞語
* 讀者投書的讀音是:dú zhě tóu shū,讀者投書的意思:辭典解釋讀者投書 dú zhě tóu shū 指新聞媒體在不經潤飾,或以不傷原意的前提下,僅作文字潤飾以刊出讀者的來信。內容性質大部分為個人經驗或事件的說明,當下公共事務、新聞事件的意見表達等。 如:「讀者投書可以反映社會,可促進社會多元化。」
辭典解釋
讀者投書 dú zhě tóu shū ㄉㄨˊ ㄓㄜˇ ㄊㄡˊ ㄕㄨ指新聞媒體在不經潤飾,或以不傷原意的前提下,僅作文字潤飾以刊出讀者的來信。內容性質大部分為個人經驗或事件的說明,當下公共事務、新聞事件的意見表達等。
如:「讀者投書可以反映社會,可促進社會多元化。」
【讀】:1.誦讀;閱讀;理解書文的意義。2.玩味:讀畫;讀帖。3.察看。4.講說,宣揚。5.稱呼,稱說。6.解說。7.字的讀音。8.文體名。屬題跋類,猶今之讀後感。
【者】:1.用在形容詞、動詞或形容詞性詞組、動詞性詞組后面,表示有此屬性或做此動作的人或事物:強者。老者。作者。讀者。勝利者。未渡者。賣柑者。符合標準者。2.用在某某工作、某某主義后面,表示從事某項工作或信仰某個主義的人:文藝工作者。共產主義者。3.用在“二、三”等數詞和“前、后”等方位詞后面,指上文所說的事物:前者。后者。二者必居其一。兩者缺一不可。4.用在詞、詞組、分句后面表示停頓:風者,空氣流動而成。5.用在句尾表示希望或命令的語氣(多見于早期白話):路上小心在意者!6.姓。7.指示代詞。義同“這”(多見于早期白話):者番。者邊。
【投】:1.拋,擲,扔(多指有目標的):投籃。投彈(dàn)。2.跳進去:投河。自投羅網。3.放進去,送進去:投入。投資。投標。4.走向,進入:投宿(找地方住宿)。投奔。投靠。投降。投師(從師學習)。投訴。5.發向:投射。投影。6.寄,遞送:投遞。投稿。7.合:投合。意氣相投。8.臨,在…以前:投明。投暮(天黑以前)。
【書】:1.“書”的繁體字。2.有文字或圖畫的冊子:“教科書”﹑“圖畫書”﹑“百科全書”。3.信件:“家書”﹑“情書”。唐?杜甫《石壕吏詩》:“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4.文件:“證書”﹑“說明書”﹑“申請書”。《儒林外史?第十九回》:“卻因講親的時節,不曾寫個婚書,沒有憑據。”5.字體:“草書”﹑“楷書”﹑“隸書”。《隋書?卷六十八?閻毗傳》:“能篆書,工草隸。尤善畫,為當時之妙。”6.見“六書”。7.姓。如清代有書綸。8.寫:“請以中文書寫。”、“大書凌煙閣三字。”9.記載。《周禮?地官?黨正》:“正歲屬民讀法,而書其德行道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