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讟怎么讀 讟的意思

    “讟”字共有1個讀音: [dú]  
    讟
    漢字
    讀音 [dú]
    注音 ㄉㄨˊ
    部首 [言]  言字旁
    筆畫 總筆畫:29 部外:22
    異體字 ?
    字形結構 左右結構
    統一編碼 基本區 U+8B9F
    其它編碼 五筆:yfly 倉頡:yrgcr 鄭碼:sbls 四角:00661
    筆順編碼 41112511212522125111344111251
    筆順筆畫 丶一一一丨フ一一丨一丨フ丨丨一丨フ一一一ノ丶丶一一一丨フ一
    筆順名稱 點 橫 橫 橫 豎 橫折 橫 橫 豎 橫 豎 橫折 豎 豎 橫 豎 橫折 橫 橫 橫 撇 點 點 橫 橫 橫 豎 橫折 橫

    讟字的意思

    1.怨恨:“旦獲讟于群弟兮。”

    2.誹謗:“屈辱既加,則有怨恨,謗讟之言出矣。”

    3.憎惡。

    讟字的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dú ㄉㄨˊ

    怨恨:“旦獲讟于群弟兮。”誹謗:“屈辱既加,則有怨恨,謗讟之言出矣。”憎惡。

    英語 slander, utter evil words

    德語 murmeln, raunen ,verleumden, verl?stern

    法語 murmurer,calomnier

    讟字的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動〉

    (1) 怨恨 [hate]

    讟,痛怨也。——《說文》

    怨讟動于民。——《漢書·五行志》

    (2) 又如:謗讟(誹謗,怨言)

    (3) 誹謗 [slander]

    今茲入鄭,民不罷勞,君無怨讟。——《左傳·宣公十二年》

    讟字的辭典解釋

    讟ㄉㄨˊdú動

    怨恨。《說文解字·誩部》:「讟,痛怨也。」《北史·卷三二·崔挺傳》:「陳既主昏于上,人讟于下。」

    詆毀、誹謗。《左傳·宣公十二年》:「民不罷勞,君無怨讟。」晉·杜預·注:「讟,謗也。」《隋書·卷七五·儒林傳·何妥傳》:「屈辱既加,則有怨恨,謗讟之言出矣。」

    毀謗、怨恨的話。《文選·張衡·思玄賦》:「且獲讟于群弟兮,啟金縢而后信。」

    康熙字典解釋

    讟【酉集上】【言部】 康熙筆畫:29畫,部外筆畫:22畫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徒谷切《正韻》杜谷切,??音獨。《說文》痛怨也。《徐鍇曰》象衆怨也。故從二言。《廣雅》惡也。《揚子·方言》讟、咎,謗也。《郭註》謗,言噂讟也。《左傳·昭元年》民無謗讟。《杜註》讟,誹也。《前漢·五行志》怨讟動於民。《師古註》讟,痛怨之言。

    說文解字解釋

    說文解字

    讟【卷三】【誩部】

    痛怨也。從誩??聲。《春秋傳》曰:“民無怨讟。”徒谷切文四重一

    說文解字注

    (讟)痛怨也。方言。讟、謗也。讟、痛也。二義相足。從誩。??聲徒谷切。三部。春秋傳曰。民無怨讟。左傳昭元年曰民無謗讟。八年曰。怨讟動於民。疑相涉而誤。

    讟字組詞

    * 網站為您提供讟字的拼音和意思解釋,以及漢字的字形結構、編碼、部首、筆順、組詞、造句和相關成語。
  •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