邑字組詞 邑的詞語
邑字的常見組詞有:通都大邑、下邑、京邑、城邑、敝邑、邑人、閑敝邑、采邑、塗歌邑誦、戶邑、辭邑、邑廳、轄邑、嗚邑、賜邑、邑錢、邑會、邑駭、邊邑、縣邑、騈邑、鄕邑、於邑、拜邑、鄹邑、國邑、駢邑、嗚邑、內邑、邑廟,還可以根據詞語的字數、字的位置、組詞是否為成語來分類查看組詞信息。
邑字的意思
yì 1.泛指城市:通都大邑。2.縣。
含有邑字的詞語和解釋
詞語 | 拼音/解釋 |
---|---|
通都大邑 | 通都大邑 tōngdū-dàyì 指交通發達的大都會、大城市辭典解釋通都大邑 tōng dū dà yì ㄊㄨㄥ ㄉㄨ ㄉㄚˋ ㄧˋ 四通八達的繁華大都市。 唐.韓愈〈守戒〉:「今之通都大邑,介于倔強之間,而不知為之備。」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一○.如是我聞四》:「如大富大貴家,其力百物皆可致,住荒村僻壤,與通都大邑,一也。」 反義詞窮鄉僻壤 |
下邑 | 下邑 xiàyì 下縣。古代縣分三等:糧十萬石以下為上縣,六萬石以下為中縣,三萬石以下為下縣彈丸下邑。——清· 邵長蘅《青門剩稿》辭典解釋下邑 xià yì ㄒㄧㄚˋ ㄧˋ 首都以外的城邑。《左傳.莊公二十八年》「冬,筑郿」句下晉.杜預.注:「郿,魯下邑。」 《文選.孔稚珪.北山移文》:「今又促裝下邑,浪拽上京。」 邊遠的縣邑。 《南齊書.卷三二.張岱傳》:「張東遷親貧須養,所以棲遲下邑。」 唐.韓愈〈祭郴州李使君文〉:「伏荒炎之下邑,嗟名頹而位仆。」 |
京邑 | 京邑 jīngyì 京城洞庭之與京邑。——唐· 李朝威《柳毅傳》辭典解釋京邑 jīng yì ㄐㄧㄥ ㄧˋ 京都、國都。 《文選.張衡.東京賦》:「京邑翼翼,四方所視。」 唐.杜審言〈贈蘇味道〉詩:「輿駕還京邑,朋游滿帝畿。」 |
城邑 | 城邑 chéngyì 城市臣觀大王無意償趙王城邑。——《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辭典解釋城邑 chéng yì ㄔㄥˊ ㄧˋ 城市、都邑。 《文選.江淹.雜體詩.魏文帝》:「眾賓還城邑,何以慰吾心。」 《三國演義.第一二回》:「兗州薛蘭、李封軍士皆出擄掠,城邑空虛,可以引得勝之兵攻之,一鼓可下。」 英語 (literary)? towns, cities法語 ville, cité |
敝邑 | 敝邑 bìyì 對本國的謙稱寡君聞吾子將步師出于敝邑。——《左傳·僖公三十二年》 |
邑人 | 邑人 yìrén 同邑的人率妻子邑人。——晉· 陶淵明《桃花源記》邑人奇之。——宋· 王安石《傷仲永》?謁于邑人。邑人以為榮。——清· 邵長蘅《青門剩稿》辭典解釋邑人 yì rén ㄧˋ ㄖㄣˊ 鄉邑中的人。 《易經.比卦.象曰》:「邑人不誡,上使中也。」 同邑的人。 《左傳.定公九年》:「盡借邑人之車,鍥其軸,麻約而歸之。」 《史記.卷一一七.司馬相如傳》:「臣邑人司馬相如,自言為此賦。」 |
閑敝邑 | 閑敝邑 xiánbìyì 閑,使動用法,使敝邑(我國)得以安寧(清閑)吾子取其麋鹿,以閑敝邑,若何?——《左傳·僖公三十三年》 |
采邑 | 采邑 càiyì(1) ∶封建領主所據有的莊園,通常有圍墻,包括領主住所(如城堡)及周圍佃農村舍(2) ∶古代諸侯分封給卿大夫的土地,又叫食邑辭典解釋采邑 cài yì ㄘㄞˋ ㄧˋ 古代君主或諸侯分給臣下或部將的領地。 德語 Lehen (S)?, Lehnsland (S)? |
塗歌邑誦 | 路途邑里的人全都歌誦。形容國泰民安、百姓歡樂的景象。 |
戶邑 | 戶口與縣邑。漢代開始以戶口或縣邑為封建單位。 |
辭邑 | 1.辭去封邑。借指辭官退休。 |
邑廳 | 地方的辦公場所。 |
轄邑 | 隸屬的城鎮。 |
嗚邑 | 見"嗚唈"。 |
賜邑 | 天子或諸侯賜給的食邑。 |
邑錢 | 封邑的租稅收入。 |
邑會 | 古代印度以城鎮或聚落為中心而結成的佛教團體。他們定期聚會,講說佛法、設齋施食等。 |
邑駭 | 恐懼不安。 |
邊邑 | 猶邊城。泛指邊境地區。 |
縣邑 | 1.縣城。 |
分類查看組詞
邑字組詞(2個字)
下邑
京邑
城邑
敝邑
邑人
采邑
戶邑
辭邑
邑廳
轄邑
嗚邑
賜邑
邑錢
邑會
邑駭
邊邑
縣邑
騈邑
鄕邑
於邑
拜邑
鄹邑
國邑
駢邑
嗚邑
內邑
邑廟
祿邑
殘邑
憂邑
陰邑
枌邑
邑長
邑誦
邑國
邑隣
新邑
野邑
邑鄰
邑黨
宮邑
邑業
阿邑
伊邑
餘邑
湯邑
鄉邑
邑憐
驪邑
啟邑
賞邑
鬱邑
啟邑
邑戶
公邑
豊邑
憤邑
驪邑
稅邑
巖邑
邑號
邑歎
邑會
忿邑
雒邑
邑鬥
同邑
弊邑
鼎邑
于邑
邑鬭
園邑
劇邑
啓邑
遺邑
歎邑
虛邑
煙邑
佐邑
園邑
朝邑
郭邑
虛邑
塞邑
立邑
畿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