殣怎么讀 殣的意思

漢字 | 殣 |
---|---|
讀音 |
|
注音 | ㄐㄧㄣˋ |
部首 | [歹] 歹字旁 |
筆畫 | 總筆畫:15 部外:11 |
異體字 | ?? ?? |
字形結構 | 左右結構 |
統一編碼 | 基本區 U+6BA3 |
其它編碼 | 五筆:gqag 倉頡:mntlm 鄭碼:arjc 四角:14215 |
筆順編碼 | 135412212511121 |
筆順筆畫 | 一ノフ丶一丨丨一丨フ一一一丨一 |
筆順名稱 | 橫 撇 橫撇/橫鉤 點 橫 豎 豎 橫 豎 橫折 橫 橫 橫 豎 橫 |
殣字的意思
1.掩埋。
2.餓死。
殣字的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殣
jìn ㄐㄧㄣˋ
掩埋。餓死。英語 die; death; to starve to death
德語 verhungern
法語 mourir de faim
殣字的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殣 jìn
〈動〉
(1) (形聲。從歹,堇( qín)聲。從“歹”,表示與死有關。本義:埋葬,掩埋)
(2) 同本義 [bury]
冤骸悲莫殣。——唐· 徐彥伯《比干墓》
(3) 餓死 [die of hunger]
天之饑饉,道無殣者。——《大戴禮記》
(4) 覲見 [present oneself before]
神裴回若留放,殣冀親以肆章。——《漢書·禮樂志·天門》
詞性變化
◎ 殣 jìn
〈名〉
餓死的人 [starveling]
道殣相望。——《左傳》
殣字的辭典解釋
冢、墳墓。《國語·楚語下》:「民之羸餒,日已甚矣。四境盈壘,道殣相望。」三國吳·韋昭·注:「道冢曰殣。」
動餓死。《大戴禮記·千乘》:「是故年谷不成,天之饑饉,道無殣者。」
埋葬、掩埋。《荀子·禮論》:「不得飾棺,不得晝行,以昏殣。凡緣而往埋之。」《魏書·卷七·高祖紀下》:「路見壞冢露棺,駐輦殣之。」通「墐」。
殣ㄐㄧㄣˋ?jìn(一)?之又音。
康熙字典解釋
殣【辰集下】【歹部】 康熙筆畫:15畫,部外筆畫:11畫
《唐韻》《集韻》《韻會》渠吝切《正韻》具吝切,??音僅。《左傳·昭二年》道殣相望。《杜註》餓死爲殣。《詩·小雅》尚或殣之。今文作墐。傳云:路冢也。一曰埋也。
又與覲通。《前漢·郊祀歌》神裵回,若流放,殣冀親,以肆章。《註》孟康曰:殣,音覲。師古曰:言神靈裵回。流而不去,故使我得覲見,冀以親附而陳誠意,使章明之。
說文解字解釋
說文解字
殣【卷四】【歺部】
道中死人,人所覆也。從歺堇聲。《詩》曰:“行有死人,尚或殣之。”渠吝切
說文解字注
(殣)道中死人。人所覆也。今小雅小弁作墐。傳曰。墐、路冢也。按墐者假借字。殣者正字也。義在人所覆。故其字次於殔。左傳。道殣相望。杜云。餓死爲殣。從??。堇聲。渠吝切。十三部。詩曰。行有死人。尚或殣之。許所據作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