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字頭的詞語
草字頭的詞語:草稿紙、草原、草案、草莓、草船、草木、草席、草率、草擬、草菅人命、草草了事、草菅人命、草率從事、草菅人命、草菅人命、草木皆兵、草頭天子、草菅人命、草菅人命、草菅人命。
草字頭的詞語 相關詞語和解釋
詞語 | 拼音/解釋 |
---|---|
草字頭兒 | 辭典解釋草字頭兒 cǎo zì tóur 「艸」字居于一字中的上部,俗稱為「草字頭兒」。楷書形體略變作「艸」。 英語 grass radical 艸 |
莫若 | 莫若 莫若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中文詞語,其中的“莫”字筆畫數為:10,“若”字筆畫為:8。 兩字部首皆為:“艸”(草字頭)。 筆順編號:1222511134 詳細解釋:莫過,不過。 |
草頭 | 草頭 草頭是上海、太倉、常熟等地的人對南苜蓿(江浙地區稱金花菜)的稱呼。有葉三齒,如倒心形,先端稍圓或凹入上部有鋸齒,葉的表面呈濃綠色,莖梗極短,主根長,多分枝。 莖通常直立,近無毛,高30-100厘米。復葉有3小葉,小葉倒卵形或倒披針形,長1-2厘米,寬約0.5厘米,頂端圓,中肋稍凸出,上半部葉有鋸齒,基部狹楔形;托葉狹披針形,全緣。總狀花序腋生,花8-25。莢果螺旋形,無刺,頂端有尖曝咀;在江浙兩省生產特多。 |
草頭 | 草頭 草頭是上海、太倉、常熟等地的人對南苜蓿(江浙地區稱金花菜)的稱呼。有葉三齒,如倒心形,先端稍圓或凹入上部有鋸齒,葉的表面呈濃綠色,莖梗極短,主根長,多分枝。 莖通常直立,近無毛,高30-100厘米。復葉有3小葉,小葉倒卵形或倒披針形,長1-2厘米,寬約0.5厘米,頂端圓,中肋稍凸出,上半部葉有鋸齒,基部狹楔形;托葉狹披針形,全緣。總狀花序腋生,花8-25。莢果螺旋形,無刺,頂端有尖曝咀;在江浙兩省生產特多。 |
奚毒 | 奚毒 奚毒是一種中草藥的名字,其釋名有烏頭、烏喙、草烏頭、土附子、耿子、毒公、金鴉。主治中風癱瘓等癥。 |
粉團兒 | 粉團兒 粉團兒(粉團兒) (1).女子。多指妓女。 元 張可久 《小桃紅·湖上和劉時中》曲:“三弦玉指,雙鉤草字,題贈粉團兒。” 元 張可久 《紅繡鞋·湖上》曲:“控青絲玉面馬,歌《金縷》粉團兒,信人生行樂耳。” (2).指白桃花。 元 周文質 《小桃紅·詠桃》曲:“任君各自簪紅紫,諸公肯許,老夫頭上,插朵粉團兒。” |
粉團兒 | 粉團兒 粉團兒(粉團兒) (1).女子。多指妓女。 元 張可久 《小桃紅·湖上和劉時中》曲:“三弦玉指,雙鉤草字,題贈粉團兒。” 元 張可久 《紅繡鞋·湖上》曲:“控青絲玉面馬,歌《金縷》粉團兒,信人生行樂耳。” (2).指白桃花。 元 周文質 《小桃紅·詠桃》曲:“任君各自簪紅紫,諸公肯許,老夫頭上,插朵粉團兒。” |
田字草 | 田字草 中文名:田字草tiánzìcǎo[clover fern]一種植物的名稱, 即“蘋” 【土名】:四葉草、水草頭、水金花頭、野草頭、野連菜、野極菜、十字草、妹妹草、破銅錢草、夜里串、夜爬山。 多年生挺水蕨類植物。根莖橫生泥中。春季出葉,有細長的葉柄,柄上生4片小葉,排成十字狀,外形像田字,故名田字草。 |
鴨頭丸帖 | 鴨頭丸帖 《鴨頭丸帖》是東晉書法家王獻之寫在絹上的一件優秀草書作品,唐代摹本,共有兩行15字,現藏于上海博物館。 這幅作品運筆非常熟練,筆畫勁利靈動,風神散逸,主要有以下一些特征“筆鋒人紙靈巧而又變化多姿,方筆、圓筆、側鋒、藏鋒都有,如“鴨”、“當”兩字起筆處是順著筆鋒直接入筆,“故”字起筆是側鋒,“頭”、“不”等字與上一字相連,所以是逆鋒起筆,但也有以頓筆和藏鋒起筆的,如“明、君”等字。字與字之間氣脈貫通,連中有斷,如第一行“明當必”,第二行的“集當與”筆畫連綿,而“佳、明”,“與、君”等字之間重新起筆,調整筆鋒,但暗中還是有呼應,斷連結合使整幅字有疏有密,空白靈活。帖中的10多個字曲直結合:橫豎較直,有剛勁之美;又有圓轉外拓的曲筆,有遒婉之美,用墨巧妙自然,墨色有枯有潤,變化豐富。章法上行距很寬,顯得蕭散疏朗,堪稱是一幅不拘法則而又無處不存在法則、嫵媚秀麗而又散朗灑脫的草書精品。 |
高頭講章 | 高頭講章【解釋】經書正文上端留有較寬空白,刊印講解文字,這些文字稱為“高頭講章”。后來泛指這類格式的經書。【出處】《兒女英雄傳》第十八回:“先生見了那沒頭沒腦辟空而來的十五個大字,正不知從那里開口,才入得進這中庸兩個字,只得先看了一遍高頭講章,照著那講章往下敷衍半日,才得講完。”【示例】鬼囁嚅良久曰:‘昨過君塾,君方晝寢。見君胸中~一部。’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一》 |
馬蘭頭 | 馬蘭頭 (馬萊)馬蘭頭,又名馬蘭、紅梗菜、雞兒腸、田邊菊、紫菊、螃蜞頭草等,屬菊科馬蘭屬多年生草本植物。馬蘭頭原是野生種,生于路邊、田野、山坡上,全國大部分地區均有分布。 馬蘭頭有紅梗和青梗兩種,均可食用,藥用以紅梗馬蘭頭為佳。由于寒食節與清明節合二為一的關系,一些地方還保留著清明節吃冷食的習慣。在浙江吃馬蘭頭等時鮮蔬菜,是取其“青”字,以合“清明”之“青”。 |
鴛鴦草 | 鴛鴦草 為豆科植物,雞眼草和豎毛雞的全草。別名:掐不齊(《救荒本草》),人字草(《本草求原》),斑珠科、公母草(《植物名實圖考》),牛黃黃、炸古基(《中國主要植物圖說·豆科》),小蓄片(《南京民間藥草》),妹子草、紅花草、地蘭花(《中醫藥實驗研究》),土文花、滿路金雞、細花草(《貴州民間藥物》),白斑鳩窩(《四川中藥志》),鴛鴦草、夜關門、老鴉須、鋪地龍(《湖南藥物志》),螞蟻草(《上海常用中草藥》),蓮子草、花花草、夏閉草、小延邊草、花生草、白扁蓄、小關門、瞎眼草(《浙江民間常用草藥》),小號蒼蠅翼、紅骨丹(《福建中草藥》),螞蟻骨頭草(蘇醫《中草藥手冊》)。主治:清熱解毒;健脾利濕;活血止血。主感冒發熱;暑濕吐瀉;黃疸;癰癤瘡;痢疾;疳疾;血淋;咯血;衄血;跌打損傷;赤白帶下。 |
鴛鴦草 | 鴛鴦草 為豆科植物,雞眼草和豎毛雞的全草。別名:掐不齊(《救荒本草》),人字草(《本草求原》),斑珠科、公母草(《植物名實圖考》),牛黃黃、炸古基(《中國主要植物圖說·豆科》),小蓄片(《南京民間藥草》),妹子草、紅花草、地蘭花(《中醫藥實驗研究》),土文花、滿路金雞、細花草(《貴州民間藥物》),白斑鳩窩(《四川中藥志》),鴛鴦草、夜關門、老鴉須、鋪地龍(《湖南藥物志》),螞蟻草(《上海常用中草藥》),蓮子草、花花草、夏閉草、小延邊草、花生草、白扁蓄、小關門、瞎眼草(《浙江民間常用草藥》),小號蒼蠅翼、紅骨丹(《福建中草藥》),螞蟻骨頭草(蘇醫《中草藥手冊》)。主治:清熱解毒;健脾利濕;活血止血。主感冒發熱;暑濕吐瀉;黃疸;癰癤瘡;痢疾;疳疾;血淋;咯血;衄血;跌打損傷;赤白帶下。 |
楔形文字 | 楔形文字 楔形文字(英文:Cuneiform script),由蘇美爾人所創,是已知最古老的文字。 公元前3400年左右,楔形文字雛形產生,多為圖像。公元前3000年左右,楔形文字系統成熟,字形簡化抽象化。文字數目由青銅時代早期的約1000個,減至青銅時代后期約400個。已被發現的楔形文字多寫于泥板上,少數寫于石頭、金屬或蠟板上。書吏使用削尖的蘆葦桿或木棒在軟泥板上刻寫,軟泥板經過曬或烤后變得堅硬,不易變形。由于多在泥板上刻畫,所以線條筆直形同楔形。 楔形文字被許多古代文明用來書寫其語言,但這些語言之間并不一定屬于相同關聯的語系,例如赫梯人和波斯帝國同樣采用楔形文字,但這兩個語言是與蘇美爾語無關的印歐語系。另外阿卡德人雖然也采用楔形文字做為書寫工具,但阿卡德語和蘇美爾語差異相當多。字形也隨著文明演變,逐漸由多變的象形文字統一固定為音節符號。 英語的cuneiform源于拉丁語,是cuneus(楔子)和 forma(形狀)兩個單詞構成的復合詞,而阿拉伯人則稱之為“????? ????????”(ha?? mismari,意思是“釘頭文字”) 在兩千年間,楔形文字一直是美索不達米亞唯一的文字體系。到公元前 500 年左右, 這種文字甚至成了西亞大部分地區通用的商業交往媒介。楔形文字一直被使用到公元元年前后,使用情景如同現今的拉丁文。后失傳,19 世紀以來才被陸續譯解,從而形成一門研究古史的學科—亞述學。 |
按牛頭吃不得草 | 按牛頭吃不得草 “按牛頭吃不得草”是漢語中的俗語,基本意思是強迫命令行不通,辦不成事。 |
按牛頭吃不得草 | 按牛頭吃不得草 “按牛頭吃不得草”是漢語中的俗語,基本意思是強迫命令行不通,辦不成事。 |
大頭菜 | 大頭菜 大頭菜是十字花科蕓苔, 屬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 是中國著名的特產蔬菜, 原產中國, 為全國各地栽培的常用蔬菜, 多分布于長江以南各省。芥菜的主側根分布在約30厘米的土層內莖為短縮莖, 葉片著生短縮莖上, 有橢圓、卵圓、倒卵圓、披針等形狀, 葉色綠、深綠、淺綠、黃綠、綠色間紋或紫紅。 |
墨頭魚 | 墨頭魚 墨頭魚,Garra pingi pingi (Tchang, 1929) ,鯉形目,鯉科,野鯪亞科,墨頭魚屬的一種魚類。俗稱:墨魚,東坡魚,烏棒,黑魚,鮇魚(《本草綱目》)。英文名:Beardless sucking bard 。體長,稍呈圓筒形,腹面在腹鰭之前較平,尾部側扁。頭部寬而平扁,略呈方形。吻鈍,前端有角質突起;口大,下位,呈新月形,無須。上唇吻皮向腹面包下,其邊緣分裂呈櫛狀,下唇寬大,似橢圓形吸盤,中央有一肉質墊,周緣游離,上有小型乳狀突起,其前緣與肉質墊之間有一深溝相隔。眼小,位置較高。鱗中等大,腹鰭前腹面的鱗片埋于皮下;背鰭無硬刺,邊緣凹形。體褐色,背部深,腹部灰白,鰭呈灰黑色,體側鱗的基部有一黑斑,聯成體側黑褐色條紋數條。雌雄魚平時具有珠星,至生殖期更為顯著。民間傳說這是蘇東坡在家鄉習字,洗筆硯于江,將魚染成黑色的,故稱之“東坡墨魚”。 墨頭魚分布于長江上游、瀾滄江及元江水系。 |
麤服亂頭 | 麤服亂頭【解釋】粗劣的衣服,蓬亂的頭發。謂不加修飾。【示例】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容止》:“ 裴令公 有儁容儀,脫冠冕,麤服亂頭皆好,時人以爲玉人。” 明 王世貞 《祝希哲小簡墨跡跋》:“書極潦草,中有結法,時時得佳字,豈 晉 人謂 裴叔則 麤服亂頭亦自好耶?” |
十字花科 | 十字花科 十字花科植物,可以合成較高濃度的芥子油,菜粉蝶對芥子油具有趨化性,因此會將卵產于十字花科植物葉片上,于是菜青蟲也就集中在了十字花科植物葉片上。雙子葉植物綱五椏果亞綱的1科。一年生、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葉互生,基生葉呈蓮座狀無托葉;葉全緣或羽狀深裂。花兩性,雙面對稱,排成總狀花序。 |
回鶻文 | 回鶻文 回鶻文,是公元8至15世紀高昌回鶻人轉用粟特文創制的一種文字,用以書寫回鶻語。回鶻文為全音素文字,有18個輔音字母及5個元音字母。字母在詞頭、詞中、詞末會有不同寫法。回鶻文由上至下拼寫成列,列與列由左至右排。成吉思汗興起后,曾以回鶻字母拼寫蒙古語,成為回鶻式蒙古文,而滿文則借自回鶻式蒙古文字母。 |
回鶻文 | 回鶻文 回鶻文,是公元8至15世紀高昌回鶻人轉用粟特文創制的一種文字,用以書寫回鶻語。回鶻文為全音素文字,有18個輔音字母及5個元音字母。字母在詞頭、詞中、詞末會有不同寫法。回鶻文由上至下拼寫成列,列與列由左至右排。成吉思汗興起后,曾以回鶻字母拼寫蒙古語,成為回鶻式蒙古文,而滿文則借自回鶻式蒙古文字母。 |
字帖 | 字帖 字帖(zì tiè)是供學習書法的人臨摹的范本,多為名家墨跡的石刻拓本、木刻印本或影印本。字帖多為兒童識字練字是習字形時使用,有塑字體的作用。字帖按字體劃分,可以分為楷書、草書、行書、隸書、篆書等字體。 字帖來歷:古代著名的書法都被刻在石碑上,后人為了臨摹他們的書法就把石碑上的字用紙拓下來,然后臨摹書寫。 |
平頭 | 平頭 平頭,又名陸軍裝,是軍人常見的發型,男子的一種短的發型,從腦后到兩鬢的頭發全部推光,上端頭發稍長齊平。指男子發型,泛指短發,包括大平頭、圓寸(小平頭)等 。 平頭是以理發推剪或以理發推剪為主導修剪的發型。 平頭原意是用推剪或剃刀將鬢角、頭部后面的頭發全部推光。以前的平頭發型是男士在把后腦勺以及兩鬢的頭發推光上端頭發稍長齊平現在泛指頭發不超過3cm的整齊發型,泛指短發,泛指圓寸。 平頭裝外形整齊、清潔,理發不用太大技巧,用電動發剪器,加上尺寸選擇器,如剪草機,在頭上來回修剪便成。 所以不少家庭也自購有如此的剪發器,為小學的男孩,在家中理發,專剪“平頭裝”,不用到發型屋,省回不少消費。 |
霞頭 | 霞頭 【拼音】:xiá tóu 【注音】: 【漢字】:霞頭 染件上系的小布條。上書物主姓名以資識別。 宋 胡仔 《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半山老人一》:“世傳霞頭隱語是 半山老人 作,云:‘生在色界中,不染色界塵;一朝解纏縛,見性自分明。’” |
才貌雙全 | 才貌雙全【解釋】才學相貌都好。【出處】元·白樸《墻頭馬上》第一折:“七歲草字如云,十歲吟詩應口,才貌兩全,京師人每呼少俊。”【示例】剛配和一個~的女婿,情性又好,偏偏的得了冤孽癥候,不過捱日子罷了。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一一0回【近義詞】才貌超群、才貌出眾【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形容人外貌、才學兼備 |
才貌兩全 | 【解釋】才學相貌都好。同“才貌雙全”。【出處】元·白樸《墻頭馬上》第一折:“七歲草字如云,十歲吟詩應口,才貌兩全,京師人每呼少俊。”【示例】[美娘]自己~,只為落于風塵,受此輕賤。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三卷 |
才貌兩全 | 才貌兩全【解釋】才學相貌都好。同“才貌雙全”。【出處】元·白樸《墻頭馬上》第一折:“七歲草字如云,十歲吟詩應口,才貌兩全,京師人每呼少俊。”【示例】[美娘]自己~,只為落于風塵,受此輕賤。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三卷 |
才貌雙全 | 【解釋】才學相貌都好。【出處】元·白樸《墻頭馬上》第一折:“七歲草字如云,十歲吟詩應口,才貌兩全,京師人每呼少俊。”【示例】剛配和一個~的女婿,情性又好,偏偏的得了冤孽癥候,不過挨日子罷了。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一一0回【近義詞】才貌超群、才貌出眾【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形容人外貌、才學兼備 |
畫字 | 畫字 解釋 〈方〉畫押(多指畫一個 ‘十’字的)。 |
畫字 | 畫字 解釋 〈方〉畫押(多指畫一個 ‘十’字的)。 |
粗服亂頭 | 粗服亂頭【解釋】粗服:粗布衣服;亂頭:蓬頭亂發。形容不講究修飾。【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容止》:“裴令公有俊容儀,脫冠冕,粗服亂頭皆好。時人以為玉人。”【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形容不加修飾 |
賊頭賊腦 | 賊頭賊腦【解釋】形容舉動偷偷摸摸,不光明正大。【出處】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十四回:“他們大凡吃物,不肯大大方方,總是賊頭賊腦,躲躲藏藏,背人而食。”【近義詞】賊眉鼠眼、賊頭鼠腦【反義詞】光明正大【語法】聯合式;作定語;含貶義 |
六體 | 六體 1.六種字體。(1)指古文﹑奇字﹑篆書﹑隸書﹑繆篆﹑蟲書。《漢書.藝文志》:"六體者,古文﹑奇字﹑篆書﹑隸書﹑繆篆﹑蟲書,皆所以通知古今文字,摹印章,書幡信也。"(2)指大篆﹑小篆﹑八分﹑隸書﹑行書﹑草書。唐張懷瓘有《六體論》。 2.指六書,行書,草書,楷書,隸書,篆書,燕書。 3.《尚書》的六種文體。 4.《易》卦的六爻。 5.人的頭﹑身和四肢。 5.晉裴秀作《禹貢地域圖》十八篇﹐其制圖之標識體例有六:一﹑分率﹐計里畫方;二﹑準望﹐辨正方位;三﹑道里﹐道路相距之里數;四﹑高下;五﹑方邪;六﹑迂直。后三者皆道路夷險曲折之別。秀圖今不傳﹐《晉書.裴秀傳》錄《圖序》全文。參閱清胡渭《禹貢錐指.禹貢圖后識》。 書 體 點 畫 結 構 取 勢 運 筆 起 筆 收 筆 折 筆 篆書體 沒變化 正 右上 沒變化 藏鋒 回鋒 不停 楷書體 有變化 正 右上 有變化 藏鋒 回鋒 停頓 隸書體 有變化 正 右上 有變化 藏鋒 回鋒 停頓 行書體 有變化 變 變化 有變化 變化 變化 不停 草書體 有變化 變 變化 有變化 變化 變化 不停 燕書體 有變化 正 右下 有變化 露鋒 不回鋒 不停 |
六體 | 六體 1.六種字體。(1)指古文﹑奇字﹑篆書﹑隸書﹑繆篆﹑蟲書。《漢書.藝文志》:"六體者,古文﹑奇字﹑篆書﹑隸書﹑繆篆﹑蟲書,皆所以通知古今文字,摹印章,書幡信也。"(2)指大篆﹑小篆﹑八分﹑隸書﹑行書﹑草書。唐張懷瓘有《六體論》。 2.指六書,行書,草書,楷書,隸書,篆書,燕書。 3.《尚書》的六種文體。 4.《易》卦的六爻。 5.人的頭﹑身和四肢。 5.晉裴秀作《禹貢地域圖》十八篇﹐其制圖之標識體例有六:一﹑分率﹐計里畫方;二﹑準望﹐辨正方位;三﹑道里﹐道路相距之里數;四﹑高下;五﹑方邪;六﹑迂直。后三者皆道路夷險曲折之別。秀圖今不傳﹐《晉書.裴秀傳》錄《圖序》全文。參閱清胡渭《禹貢錐指.禹貢圖后識》。 書 體 點 畫 結 構 取 勢 運 筆 起 筆 收 筆 折 筆 篆書體 沒變化 正 右上 沒變化 藏鋒 回鋒 不停 楷書體 有變化 正 右上 有變化 藏鋒 回鋒 停頓 隸書體 有變化 正 右上 有變化 藏鋒 回鋒 停頓 行書體 有變化 變 變化 有變化 變化 變化 不停 草書體 有變化 變 變化 有變化 變化 變化 不停 燕書體 有變化 正 右下 有變化 露鋒 不回鋒 不停 |
鴨頭丸帖 | 鴨頭丸帖 《鴨頭丸帖》是東晉書法家王獻之寫在絹上的一件優秀草書作品,唐代摹本,共有兩行15字,現藏于上海博物館。 這幅作品運筆非常熟練,筆畫勁利靈動,風神散逸,主要有以下一些特征“筆鋒人紙靈巧而又變化多姿,方筆、圓筆、側鋒、藏鋒都有,如“鴨”、“當”兩字起筆處是順著筆鋒直接入筆,“故”字起筆是側鋒,“頭”、“不”等字與上一字相連,所以是逆鋒起筆,但也有以頓筆和藏鋒起筆的,如“明、君”等字。字與字之間氣脈貫通,連中有斷,如第一行“明當必”,第二行的“集當與”筆畫連綿,而“佳、明”,“與、君”等字之間重新起筆,調整筆鋒,但暗中還是有呼應,斷連結合使整幅字有疏有密,空白靈活。帖中的10多個字曲直結合:橫豎較直,有剛勁之美;又有圓轉外拓的曲筆,有遒婉之美,用墨巧妙自然,墨色有枯有潤,變化豐富。章法上行距很寬,顯得蕭散疏朗,堪稱是一幅不拘法則而又無處不存在法則、嫵媚秀麗而又散朗灑脫的草書精品。 |
烏犀 | 烏犀 皂角子:辛、溫、無毒。 皂角刺:辛、溫、無毒。 木皮、根皮:辛、溫、無毒。 主治 皂角子: 1、腰腳風痛、不能履地。用皂角子一千二百個,洗凈,以、酥少許熬香,研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服,以蒺藜子、酸仁湯送下。 2、大腸虛秘(時瀉時秘)。治方同上,服至百丸,以通為度。 3、下痢不止。用皂角子瓦焙為末,加米糊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四、五十丸,陳茶送下。 4、腸風下血。用皂角子、槐實各一兩,加粘谷糠炒香,去糠,研為末,每服一錢,陳粟為湯送下。此方名“神效散”。 5、里急后重。用無蛀的皂角子(米糠炒過),加枳殼(炒過),等分為末,以飯和末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熱湯送下。 6、小兒流涎(由于脾熱有痰)。用皂角子仁半兩、半夏(姜湯泡七次)王碼電腦公司軟件中心錢二分,共研為末,加姜汁調成丸子,如麻子大。每服五丸,溫水送下。 7、婦女難產。吞皂角子二枚。 8、風蟲牙痛。用皂角子研為末,棉裹末約彈子大兩顆,醋煮熱,交替熨患處。每且可熨三、五次。 9、一切疔腫1、中風口噤、涎潮 上。用皂角一挺,去皮,以豬油涂炙成黃色,研為末,每服一錢,溫酒調下。體壯者可服二錢,以吐出風涎為度。 2、中風口 。用皂角五兩,去皮,為末,加陳年老醋調勻,左 涂右側,右 涂左側。藥干再涂。 3、中暑不省。用皂莢一兩(燒存性)、甘草一兩(微炒為末),以溫水調一錢灌下。 4、喉痹封口。用皂莢生研為末,取少許點患處,同時以醋調藥厚涂項下。不久,病處裂破出血即愈。 5、咽喉腫痛。用皂莢一挺,去皮,米醋浸、炙七次,勿令過焦,研為末。每次少放入咽,吐涎則痛止,病漸愈。 6、風邪 疾。用皂莢(燒存性)四兩,蒼耳根、莖、葉(日干)四兩,密陀僧一兩,共研為末,做成丸子,如梧子大,以朱砂為衣。每服三、四十丸,棗湯送下。一天服二次,病稍減,只服二十丸。此方名“抵住丸”。 7、咳逆上氣、唾濁,不能睡臥。用皂莢(炙,去皮、子)研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一丸,棗膏湯送下。白天服三次,夜間服一次。 8、痰喘咳嗽。用長皂莢 三長(去皮、子),一莢中裝半夏十粒,一莢中裝中巴豆,蜜制關夏。再一起火炙成黃色,研為末。每用二、三分,于臨臥時以姜汁調服。用特效。 9、牙病喘息、喉中有聲。用肥皂莢兩挺,酥炙取肉,研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豆大。每服一丸,以微瀉為度,不瀉再服藥。一天服一次。 10、腹部腫痛。用皂莢(去皮、子)炙黃為末,加酒一斗,煮開以后飲服。一天服三次。 11、二便不通用皂莢燒過,研為末,稀飯送服三錢,立通。又方:用皂莢炙過,去皮、子,研為末,加酒、面糊成丸子。每服五十丸。酒送下。又方;用皂莢燒出煙,放在桶內人坐桶上受煙熏。亦有效。 12、黃腫氣喘。用無蛀的皂角,去皮、子,醋涂,炙焦為末,取一錢,加巴豆(去油膜)七枚,以淡醋研好墨和成丸子,如麻子大。每服三丸,飯后服,陳桔皮湯送下。一天服三次,隔二日增藥一丸,以愈為度。 13、身、面發腫。用皂莢去皮炙黃。銼取三升,放酒一斗中浸透后煮沸。每服一升,一天服三次。 14、腳氣腫痛。用皂角、赤小豆,共研為末,酒醋調勻貼患處。 15、突然頭痛。用皂角研末,吹入鼻中,令打噴嚏。 16、風熱牙痛。用皂角一挺,去子,裝滿鹽,再加白礬少許,黃泥封固,火煅后研為末,每日擦牙。 17、風蟲牙痛。用皂莢研末涂齒上,有涎即吐去。又方:用皂莢、食鹽,等分為末,每日擦牙。 18、腸風下血。用長皂角五挺,去皮、子、酥炙三次,研為末,精羊肉十兩,細切,搗爛,和皂角末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溫水送下。 19、脫肛。用無蛀的皂角五挺,捶碎,加水揉取汁浸患處,自收上。收后以熱水燙腰肚上下,令皂角氣行,好不再脫肛。另外還須用皂角去皮,酥樂為末,加棗肉和成丸子,米湯送服三十丸。 20、腎囊偏痛。用皂角連皮研末,調水敷涂痛處。 21、肛門腫痛。用皂角(炒焦)、水粉(炒),等分為末,熱醋調勻,攤巾貼患處,頻頻以水潮潤。又方:用皂角七片,煨黃,去皮,出火毒后研為末。每服五錢,空心服,溫酒送下。 22、婦女吹乳。用皂角去皮,蜜炙,研細,酒送服一錢。又方:“婦人吹奶法如何?皂角燒灰蛤粉和。熱酒一杯調八字(按:一字等于分五厘),管教時刻笑呵呵。” 23、丁腫惡瘡。用皂角去皮,酥炙焦。研為末,加麝香、人糞各少許,調勻涂患處,幾天后瘡根拔出。 24、小兒頭瘡。用皂角燒黑為末,剝去瘡痂敷涂。幾次即愈。 25、足上風瘡(甚癢)。用皂角炙熱烙患處。 26、大風癩。用找皂角二十條,炙過,去皮、子,以酒煎稠,濾過。冷后,加入雪糕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酒送下。 27、積年瘡瘡。用皂角放豬肚內煮熟,去掉皂角,只吃豬肚。 28、魚骨鯁咽。用皂角研末,吹鼻取嚏。 29、腎風陰癢。用稻草燒皂角,煙熏十多次,癢即止。用皂角子仁研末敷涂,幾日可愈。 10、年久瘰疬。用無蛀皂角子一百粒、米醋一升、硇砂二錢,同煮干,炒信酥。依疬子多少,每一疬子服一粒,細嚼后米湯送下。酒浸煮服亦可。體虛的病人不用硇砂。 皂角刺: 1、小便淋閉。用皂角刺(燒存性)、破故紙,等分為末,酒送服適量。 2、腸風下血。用皂角刺灰二兩,胡桃仁、胡故紙(炒)、槐花(炒)各一兩,共研為末。每服一錢,米湯送下。 3、傷風下痢(傷風久不愈,下痢膿血一天數十次)。用皂角刺、枳實(麩炒)、槐花(生用)各半兩,共研為末,加煉蜜做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米湯送下。王碼電腦公司軟件中心天服二次。 4、胎衣不下。用皂角刺燒為灰,酒送服三錢,另嚼葵子三、五粒,以患處如針刺為見效。 5、乳癰。用皂角刺(燒存性)王碼電腦公司軟件中心兩、蚌粉一錢,共研為末,每服一錢,溫酒送下。 6、瘡腫無頭。用皂角刺燒灰,酒送服三錢,另嚼葵子三、五粒,以患處如針刺為見效。 7、大風疬瘡。用黃蘗末、皂角刺灰各三錢,研勻,空心服,酒送下。服藥后,吃粥兩三天及補乞藥數劑。如四肢浮腫,有針刺出水再服,忌一切魚肉和引風之物。 8、背瘡不潰。用皂角刺(麥麩炒黃)王碼電腦公司軟件中心兩、綿黃芪(焙)一兩、甘草半兩,共研為末。每服 一錢,以酒一碗乳香去渣乘熱送下。 木皮、根皮:風熱痰氣,殺蟲,產后腸脫。 |
烏犀 | 烏犀 皂角子:辛、溫、無毒。 皂角刺:辛、溫、無毒。 木皮、根皮:辛、溫、無毒。 主治 皂角子: 1、腰腳風痛、不能履地。用皂角子一千二百個,洗凈,以、酥少許熬香,研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服,以蒺藜子、酸仁湯送下。 2、大腸虛秘(時瀉時秘)。治方同上,服至百丸,以通為度。 3、下痢不止。用皂角子瓦焙為末,加米糊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四、五十丸,陳茶送下。 4、腸風下血。用皂角子、槐實各一兩,加粘谷糠炒香,去糠,研為末,每服一錢,陳粟為湯送下。此方名“神效散”。 5、里急后重。用無蛀的皂角子(米糠炒過),加枳殼(炒過),等分為末,以飯和末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熱湯送下。 6、小兒流涎(由于脾熱有痰)。用皂角子仁半兩、半夏(姜湯泡七次)王碼電腦公司軟件中心錢二分,共研為末,加姜汁調成丸子,如麻子大。每服五丸,溫水送下。 7、婦女難產。吞皂角子二枚。 8、風蟲牙痛。用皂角子研為末,棉裹末約彈子大兩顆,醋煮熱,交替熨患處。每且可熨三、五次。 9、一切疔腫1、中風口噤、涎潮 上。用皂角一挺,去皮,以豬油涂炙成黃色,研為末,每服一錢,溫酒調下。體壯者可服二錢,以吐出風涎為度。 2、中風口 。用皂角五兩,去皮,為末,加陳年老醋調勻,左 涂右側,右 涂左側。藥干再涂。 3、中暑不省。用皂莢一兩(燒存性)、甘草一兩(微炒為末),以溫水調一錢灌下。 4、喉痹封口。用皂莢生研為末,取少許點患處,同時以醋調藥厚涂項下。不久,病處裂破出血即愈。 5、咽喉腫痛。用皂莢一挺,去皮,米醋浸、炙七次,勿令過焦,研為末。每次少放入咽,吐涎則痛止,病漸愈。 6、風邪 疾。用皂莢(燒存性)四兩,蒼耳根、莖、葉(日干)四兩,密陀僧一兩,共研為末,做成丸子,如梧子大,以朱砂為衣。每服三、四十丸,棗湯送下。一天服二次,病稍減,只服二十丸。此方名“抵住丸”。 7、咳逆上氣、唾濁,不能睡臥。用皂莢(炙,去皮、子)研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一丸,棗膏湯送下。白天服三次,夜間服一次。 8、痰喘咳嗽。用長皂莢 三長(去皮、子),一莢中裝半夏十粒,一莢中裝中巴豆,蜜制關夏。再一起火炙成黃色,研為末。每用二、三分,于臨臥時以姜汁調服。用特效。 9、牙病喘息、喉中有聲。用肥皂莢兩挺,酥炙取肉,研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豆大。每服一丸,以微瀉為度,不瀉再服藥。一天服一次。 10、腹部腫痛。用皂莢(去皮、子)炙黃為末,加酒一斗,煮開以后飲服。一天服三次。 11、二便不通用皂莢燒過,研為末,稀飯送服三錢,立通。又方:用皂莢炙過,去皮、子,研為末,加酒、面糊成丸子。每服五十丸。酒送下。又方;用皂莢燒出煙,放在桶內人坐桶上受煙熏。亦有效。 12、黃腫氣喘。用無蛀的皂角,去皮、子,醋涂,炙焦為末,取一錢,加巴豆(去油膜)七枚,以淡醋研好墨和成丸子,如麻子大。每服三丸,飯后服,陳桔皮湯送下。一天服三次,隔二日增藥一丸,以愈為度。 13、身、面發腫。用皂莢去皮炙黃。銼取三升,放酒一斗中浸透后煮沸。每服一升,一天服三次。 14、腳氣腫痛。用皂角、赤小豆,共研為末,酒醋調勻貼患處。 15、突然頭痛。用皂角研末,吹入鼻中,令打噴嚏。 16、風熱牙痛。用皂角一挺,去子,裝滿鹽,再加白礬少許,黃泥封固,火煅后研為末,每日擦牙。 17、風蟲牙痛。用皂莢研末涂齒上,有涎即吐去。又方:用皂莢、食鹽,等分為末,每日擦牙。 18、腸風下血。用長皂角五挺,去皮、子、酥炙三次,研為末,精羊肉十兩,細切,搗爛,和皂角末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溫水送下。 19、脫肛。用無蛀的皂角五挺,捶碎,加水揉取汁浸患處,自收上。收后以熱水燙腰肚上下,令皂角氣行,好不再脫肛。另外還須用皂角去皮,酥樂為末,加棗肉和成丸子,米湯送服三十丸。 20、腎囊偏痛。用皂角連皮研末,調水敷涂痛處。 21、肛門腫痛。用皂角(炒焦)、水粉(炒),等分為末,熱醋調勻,攤巾貼患處,頻頻以水潮潤。又方:用皂角七片,煨黃,去皮,出火毒后研為末。每服五錢,空心服,溫酒送下。 22、婦女吹乳。用皂角去皮,蜜炙,研細,酒送服一錢。又方:“婦人吹奶法如何?皂角燒灰蛤粉和。熱酒一杯調八字(按:一字等于分五厘),管教時刻笑呵呵。” 23、丁腫惡瘡。用皂角去皮,酥炙焦。研為末,加麝香、人糞各少許,調勻涂患處,幾天后瘡根拔出。 24、小兒頭瘡。用皂角燒黑為末,剝去瘡痂敷涂。幾次即愈。 25、足上風瘡(甚癢)。用皂角炙熱烙患處。 26、大風癩。用找皂角二十條,炙過,去皮、子,以酒煎稠,濾過。冷后,加入雪糕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酒送下。 27、積年瘡瘡。用皂角放豬肚內煮熟,去掉皂角,只吃豬肚。 28、魚骨鯁咽。用皂角研末,吹鼻取嚏。 29、腎風陰癢。用稻草燒皂角,煙熏十多次,癢即止。用皂角子仁研末敷涂,幾日可愈。 10、年久瘰疬。用無蛀皂角子一百粒、米醋一升、硇砂二錢,同煮干,炒信酥。依疬子多少,每一疬子服一粒,細嚼后米湯送下。酒浸煮服亦可。體虛的病人不用硇砂。 皂角刺: 1、小便淋閉。用皂角刺(燒存性)、破故紙,等分為末,酒送服適量。 2、腸風下血。用皂角刺灰二兩,胡桃仁、胡故紙(炒)、槐花(炒)各一兩,共研為末。每服一錢,米湯送下。 3、傷風下痢(傷風久不愈,下痢膿血一天數十次)。用皂角刺、枳實(麩炒)、槐花(生用)各半兩,共研為末,加煉蜜做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米湯送下。王碼電腦公司軟件中心天服二次。 4、胎衣不下。用皂角刺燒為灰,酒送服三錢,另嚼葵子三、五粒,以患處如針刺為見效。 5、乳癰。用皂角刺(燒存性)王碼電腦公司軟件中心兩、蚌粉一錢,共研為末,每服一錢,溫酒送下。 6、瘡腫無頭。用皂角刺燒灰,酒送服三錢,另嚼葵子三、五粒,以患處如針刺為見效。 7、大風疬瘡。用黃蘗末、皂角刺灰各三錢,研勻,空心服,酒送下。服藥后,吃粥兩三天及補乞藥數劑。如四肢浮腫,有針刺出水再服,忌一切魚肉和引風之物。 8、背瘡不潰。用皂角刺(麥麩炒黃)王碼電腦公司軟件中心兩、綿黃芪(焙)一兩、甘草半兩,共研為末。每服 一錢,以酒一碗乳香去渣乘熱送下。 木皮、根皮:風熱痰氣,殺蟲,產后腸脫。 |
執筆 | 執筆 執筆的高低:要適當,執筆的高低要根據字體的類別、大小和筆管的長短而定,一般來說,寫小字執筆要低些,離筆頭一寸左右,太低了筆畫局促不自由。寫中楷或大字,執筆要高一些,約二寸左右;寫大楷和草書筆管要再執高一些,約三寸左右。執筆越高,回旋的幅度就加大,更便于揮運。但過高了,下筆飄浮,無力無筋骨。 另外,站著寫大字,通常采用捻管執筆法,即用拇指和食指、中指和無名指捏住筆桿上端,高高提筆,仍要求指實掌虛,五指齊力。這種執筆法適合書寫大字,或者書寫行草與狂草。用提斗筆書寫特大的字或題壁,即用拇指貼夾住筆桿內方,力量由內向右用力,食指、中指和無名指并列抓住園斗外面,用力方向與拇指相對,小指則貼在下面,高懸肘腕,以臂代替筆桿的運轉,這種執筆方法叫“提斗拋筆法”。另一種寫特大字的方法是“雙手回腕法”。它是用左手握住筆桿的上端,由左內向右外用力;右手握住筆桿的下端,由右外向左內用力。這樣,雙手齊力,氣勢豪邁全身用力 |
執筆 | 執筆 執筆的高低:要適當,執筆的高低要根據字體的類別、大小和筆管的長短而定,一般來說,寫小字執筆要低些,離筆頭一寸左右,太低了筆畫局促不自由。寫中楷或大字,執筆要高一些,約二寸左右;寫大楷和草書筆管要再執高一些,約三寸左右。執筆越高,回旋的幅度就加大,更便于揮運。但過高了,下筆飄浮,無力無筋骨。 另外,站著寫大字,通常采用捻管執筆法,即用拇指和食指、中指和無名指捏住筆桿上端,高高提筆,仍要求指實掌虛,五指齊力。這種執筆法適合書寫大字,或者書寫行草與狂草。用提斗筆書寫特大的字或題壁,即用拇指貼夾住筆桿內方,力量由內向右用力,食指、中指和無名指并列抓住園斗外面,用力方向與拇指相對,小指則貼在下面,高懸肘腕,以臂代替筆桿的運轉,這種執筆方法叫“提斗拋筆法”。另一種寫特大字的方法是“雙手回腕法”。它是用左手握住筆桿的上端,由左內向右外用力;右手握住筆桿的下端,由右外向左內用力。這樣,雙手齊力,氣勢豪邁全身用力 |
蔓菁 | 蔓菁 蔓菁(學名:Brassica rapa Linn.)又名蕪菁又稱葑(feng),俗稱大頭菜,又叫九英菘、合掌菜、結頭菜、芣藍、芥藍、擘藍,茄連、撤藍、玉蔓青等。是十字花科,蕓苔屬二年生草本植物,高可達100厘米;塊根肉質,球、扁或長圓形,外皮白色、根肉質白色或黃色,無辣味;基生葉大頭羽裂或為復葉,葉片上面有少數散生刺毛,下面有白色尖銳刺毛;葉柄有小裂片;總狀花序頂生;萼片長圓形,花瓣鮮黃色,倒披針形,長角果線形,種子球形,3-4月開花,5-6月結果。 原產歐洲,現歐洲、亞洲和美洲均有栽培。 塊根熟食或用來泡酸菜,或作飼料。高寒山區用以代糧。 (概述圖參考來源:黔農網 ) |
祝允明 | 祝允明 祝允明(1461年1月17日-1527年1月28日)生于天順四年十二月六日,卒于嘉靖五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字希哲,長洲(今江蘇吳縣)人,因長像奇特,而自嘲丑陋,又因右手有枝生手指,故自號枝山,世人稱為“祝京兆”,明代著名書法家。 祝允明的科舉仕途頗為坎坷,十九歲中秀才,五次參加鄉試,才于明弘治五年(1492)中舉,后七次參加會試不第。甚至其子祝續也在前一科中進士,于是祝允明絕了科舉念頭,以舉人選官,在正德九年(1514),授為廣東興寧縣知縣,嘉靖元年(1522),轉任為應天(今南京)府通判,不久稱病還鄉。 祝允明擅詩文,尤工書法,名動海內。他與唐寅、文徵明、徐禎卿并稱“吳中四才子”。又與文徵明、王寵同為明中期書家之代表。楷書早年精謹,師法趙孟頫、褚遂良,并從歐、虞而直追“二王”。草書師法李邕、黃庭堅、米芾,功力深厚,晚年尤重變化,風骨爛熳。北京大學教授、引碑入草開創者的李志敏評價:“祝枝山的狂草,骨力弱于旭、素,但在宋人影響下,又自成一格”。其代表作有《太湖詩卷》《箜篌引》《赤壁賦》等。所書“六體書詩賦卷”“草書杜甫詩卷”“古詩十九首”“草書唐人詩卷”及“草書詩翰卷”等皆為傳世墨寶。 |
高頭講章 | 【解釋】經書正文上端留有較寬空白,刊印講解文字,這些文字稱為“高頭講章”。后來泛指這類格式的經書。【出處】《兒女英雄傳》第十八回:“先生見了那沒頭沒腦辟空而來的十五個大字,正不知從那里開口,才入得進這中庸兩個字,只得先看了一遍高頭講章,照著那講章往下敷衍半日,才得講完。”【示例】鬼囁嚅良久曰:‘昨過君塾,君方晝寢。見君胸中~一部。’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一》 |
長頸鹿 | 長頸鹿 長頸鹿,學名:Giraffa camelopardalis(Linnaeus, 1758),是長頸鹿科長頸鹿屬的一種生長在非洲的反芻偶蹄動物。拉丁文名字的意思是“長著豹紋的駱駝” 。它們是世界上現存最高的陸生動物。站立時由頭至腳可達6-8米,體重約700千克,剛出生的幼仔就有1.5米高;皮毛顏色花紋有斑點和網紋型,頭的額部寬,吻部較尖,耳大豎立,頭頂有1對骨質短角,角外包覆皮膚和茸毛;頸特別長(約2米),頸背有1行鬃毛;體較短;四肢高而強健,前肢略長于后肢,蹄闊大;尾短小,尾端為黑色簇毛。牙齒為原始的低冠齒,不能以草為主食,只能以樹葉為主食;舌較長,可以用于取食;具短角,角上被有毛的皮膚覆蓋。 生活于非洲稀樹草原地帶,是草食動物,以樹葉及小樹枝為主食。在野外長頸鹿的壽命為27年左右,動物園里的能活超過29年。主要分布在非洲的南非、埃塞俄比亞、蘇丹、肯尼亞、坦桑尼亞和贊比亞等國。是南非的國獸。 |
長頸鹿 | 長頸鹿 長頸鹿,學名:Giraffa camelopardalis(Linnaeus, 1758),是長頸鹿科長頸鹿屬的一種生長在非洲的反芻偶蹄動物。拉丁文名字的意思是“長著豹紋的駱駝” 。它們是世界上現存最高的陸生動物。站立時由頭至腳可達6-8米,體重約700千克,剛出生的幼仔就有1.5米高;皮毛顏色花紋有斑點和網紋型,頭的額部寬,吻部較尖,耳大豎立,頭頂有1對骨質短角,角外包覆皮膚和茸毛;頸特別長(約2米),頸背有1行鬃毛;體較短;四肢高而強健,前肢略長于后肢,蹄闊大;尾短小,尾端為黑色簇毛。牙齒為原始的低冠齒,不能以草為主食,只能以樹葉為主食;舌較長,可以用于取食;具短角,角上被有毛的皮膚覆蓋。 生活于非洲稀樹草原地帶,是草食動物,以樹葉及小樹枝為主食。在野外長頸鹿的壽命為27年左右,動物園里的能活超過29年。主要分布在非洲的南非、埃塞俄比亞、蘇丹、肯尼亞、坦桑尼亞和贊比亞等國。是南非的國獸。 |
馬蘭頭 | 馬蘭頭 (馬萊)馬蘭頭,又名馬蘭、紅梗菜、雞兒腸、田邊菊、紫菊、螃蜞頭草等,屬菊科馬蘭屬多年生草本植物。馬蘭頭原是野生種,生于路邊、田野、山坡上,全國大部分地區均有分布。 馬蘭頭有紅梗和青梗兩種,均可食用,藥用以紅梗馬蘭頭為佳。由于寒食節與清明節合二為一的關系,一些地方還保留著清明節吃冷食的習慣。在浙江吃馬蘭頭等時鮮蔬菜,是取其“青”字,以合“清明”之“青”。 |
飛白書 | 飛白書 飛白書亦稱“草篆”。一種書寫方法特殊的字體。這種書法出自漢朝大書法家蔡邕,因筆畫中有的似鳥頭燕尾,又似鳥頭鳳尾,橫豎筆畫絲絲露白,飛筆斷白,燥潤相宜,似枯筆做成,故稱飛白書。 |
飛白書 | 飛白書 飛白書亦稱“草篆”。一種書寫方法特殊的字體。這種書法出自漢朝大書法家蔡邕,因筆畫中有的似鳥頭燕尾,又似鳥頭鳳尾,橫豎筆畫絲絲露白,飛筆斷白,燥潤相宜,似枯筆做成,故稱飛白書。 |
蕪菁 | 蕪菁 (植物)蕪菁是雙子葉植物綱、十字花科、蕓苔屬二年生草本植物,高可達100厘米;塊根肉質,根肉質白色或黃色,無辣味;莖直立,基生葉片大頭羽裂或為復葉,頂裂片或小葉很大,邊緣波狀或淺裂,上面有少數散生刺毛,下面有白色尖銳刺毛;總狀花序頂生;萼片長圓形,花瓣鮮黃色,倒披針形,長角果線形,種子球形,淺黃棕色,3-4月開花,5-6月結果。 蕪菁起源中心在地中海沿岸及阿富汗、巴基斯坦、外高加索等地。中國各地栽培。 塊根熟食或用來泡酸菜,或作飼料。高寒山區用以代糧。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
蕪菁 | 蕪菁 (植物)蕪菁是雙子葉植物綱、十字花科、蕓苔屬二年生草本植物,高可達100厘米;塊根肉質,根肉質白色或黃色,無辣味;莖直立,基生葉片大頭羽裂或為復葉,頂裂片或小葉很大,邊緣波狀或淺裂,上面有少數散生刺毛,下面有白色尖銳刺毛;總狀花序頂生;萼片長圓形,花瓣鮮黃色,倒披針形,長角果線形,種子球形,淺黃棕色,3-4月開花,5-6月結果。 蕪菁起源中心在地中海沿岸及阿富汗、巴基斯坦、外高加索等地。中國各地栽培。 塊根熟食或用來泡酸菜,或作飼料。高寒山區用以代糧。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
甘藍 | 甘藍 (蕓薹屬植物)甘藍(Brassica oleracea L.):為十字花科、蕓薹屬的一年生或兩年生草本植物,二年生草本,被粉霜。矮且粗壯一年生莖肉質,不分枝,綠色或灰綠色。基生葉質厚,層層包裹成球狀體,扁球形,乳白色或淡綠色;二年生莖有分枝,具莖生葉。基生葉頂端圓形,基部驟窄成極短有寬翅的葉柄,邊緣有波狀不顯明鋸齒;上部莖生葉卵形或長圓狀卵形,基部抱莖;最上部葉長圓形,長約4.5厘米,寬約1厘米,抱莖。總狀花序頂生及腋生;花淡黃色,直徑2-2.5厘米;花梗長7-15毫米;萼片直立,線狀長圓形;花瓣寬橢圓狀倒卵形或近圓形,頂端微缺,基部驟變窄成爪,爪長5-7毫米。長角果圓柱形,兩側稍壓扁,中脈突出,喙圓錐形;果梗粗,直立開展。種子球形,棕色。花期4月,果期5月。 中國各地栽培,作蔬菜及飼料用。葉的濃汁用于治療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是中國重要蔬菜之一。除芥藍原產中國外,甘藍的各個變種都起源于地中海至北海沿岸。早在4000-4500年前古羅馬和古希臘人就有所栽培,中國東北地區俗稱“大頭菜”,云南俗稱“蓮花白”。 (概述圖片來源:) |
顓顓 | 顓顓 1.愚昧無知貌。《漢書.賈捐之傳》:"顓顓獨居一海之中﹐霧露氣濕﹐多毒草蟲蛇水土之害﹐人未見虜﹐戰士自死。"王先謙補注:"《說文》'顓'下云:頭顓謹皃。此言顓顓﹐狀其蠢蒙無所知識﹐亦從謹字生訓。"清薛福成《籌洋芻議.藩邦》:"無如僻在東海﹐顓顓自守﹐日即貧弱。"康有為《請廢八股試帖楷法試士改用策論折》:"臣愚顓顓﹐首以是請。恭折叩謝天恩﹐伏維皇上圣鑒 |
顓顓 | 顓顓 1.愚昧無知貌。《漢書.賈捐之傳》:"顓顓獨居一海之中﹐霧露氣濕﹐多毒草蟲蛇水土之害﹐人未見虜﹐戰士自死。"王先謙補注:"《說文》'顓'下云:頭顓謹皃。此言顓顓﹐狀其蠢蒙無所知識﹐亦從謹字生訓。"清薛福成《籌洋芻議.藩邦》:"無如僻在東海﹐顓顓自守﹐日即貧弱。"康有為《請廢八股試帖楷法試士改用策論折》:"臣愚顓顓﹐首以是請。恭折叩謝天恩﹐伏維皇上圣鑒 |
甘藍 | 甘藍 (蕓苔屬植物)甘藍(Brassica oleracea L.):為十字花科、蕓苔屬的一年生或兩年生草本植物,二年生草本,被粉霜。矮且粗壯一年生莖肉質,不分枝,綠色或灰綠色。基生葉質厚,層層包裹成球狀體,扁球形,乳白色或淡綠色;二年生莖有分枝,具莖生葉。基生葉頂端圓形,基部驟窄成極短有寬翅的葉柄,邊緣有波狀不顯明鋸齒;上部莖生葉卵形或長圓狀卵形,基部抱莖;最上部葉長圓形,長約4.5厘米,寬約1厘米,抱莖。總狀花序頂生及腋生;花淡黃色,直徑2-2.5厘米;花梗長7-15毫米;萼片直立,線狀長圓形;花瓣寬橢圓狀倒卵形或近圓形,頂端微缺,基部驟變窄成爪,爪長5-7毫米。長角果圓柱形,兩側稍壓扁,中脈突出,喙圓錐形;果梗粗,直立開展。種子球形,棕色。花期4月,果期5月。 中國各地栽培,作蔬菜及飼料用。葉的濃汁用于治療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是中國重要蔬菜之一。除芥藍原產中國外,甘藍的各個變種都起源于地中海至北海沿岸。早在4000-4500年前古羅馬和古希臘人就有所栽培,中國東北地區俗稱“大頭菜”,云南俗稱“蓮花白”。 (概述圖片來源:) |
年時 | 年時 (詞語概念)年時,這一詞語在我國西北各省區(陜西為代表)方言中常見,表達去年的意思就用這一詞語。另外山東省個別縣也有用。 在這一詞古詩詞中更為常見,如盧摯《清平樂》:“年時寒食,直到清明節。草草杯盤聊自適,不管家徒四壁。今年寒食無家,東風恨滿天涯。早是海棠睡去,莫教醉了梨花。”“年時”即“去年”,陜西人一覽便曉。又如,《花草粹編》三,曹元龐《十二時》詞:“年時酒伴,年時去處,年時春色。清明又近也!卻天涯為客。念過眼,光陰難再得。想前歡,盡成陳跡。登臨恨無語,把闌干暗拍。”這里“年時”與“清明”句相應,詩人感慨世事無常,物故人非。今年春色依舊,年時盛景難現。 這一詞應該發源于陜西,陜西的方言在古代是官話即雅言,相當于現在的普通話。現在的陜西方言中仍存好多古文言用語,尤其是陜西關中一帶的方言,許多古體詩用現在的普通話讀根本不押韻,但是用關中話竟全能押韻,比如《賣炭翁》:“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其中的“色”如果按普通話發“se”音,沒法押韻,按陜西話發“sěi“音,才能和陜西話“黑”押韻。杜甫《夢李白》:“恐非平生魂,路遠不可測。魂來楓林青,魂返關塞黑。落月滿屋梁,尤疑照顏色。水深破浪闊,天使蛟龍得。”其中的測,黑,色,得,都必須用陜西話來讀才能押韻.按陜西話,測讀cei,黑讀hei,色讀sei,得讀dei,全詩才能押韻。 山西晉中一帶“黑”字讀作he,按山西晉中方言也能押韻。 |
蘿卜 | 蘿卜 蘿卜(學名:Raphanus sativus L. )十字花科蘿卜屬二年或一年生草本植物,高20-100厘米,直根肉質,長圓形、球形或圓錐形,外皮綠色、白色或紅色,莖有分枝,無毛,稍具粉霜。總狀花序頂生及腋生,花白色或粉紅色,果梗長1-1.5厘米,花期4-5月,果期5-6月。 史學研究蘿卜的原始種起源于歐、亞溫暖海岸的野蘿卜,蘿卜是世界古老的栽培作物之一。遠在4500年前,蘿卜已成為埃及的重要食品。中國各地普遍栽培。 蘿卜根作蔬菜食用;種子、鮮根、枯根、葉皆入藥,種子消食化痰,鮮根止渴、助消化,枯根利二便,葉治初痢,并預防痢疾,種子榨油工業用及食用。 (概述圖參考:中國植物圖像庫) |
年時 | 年時 (詞語概念)年時,這一詞語在我國西北各省區(陜西為代表)方言中常見,表達去年的意思就用這一詞語。另外山東省個別縣也有用。 在這一詞古詩詞中更為常見,如盧摯《清平樂》:“年時寒食,直到清明節。草草杯盤聊自適,不管家徒四壁。今年寒食無家,東風恨滿天涯。早是海棠睡去,莫教醉了梨花。”“年時”即“去年”,陜西人一覽便曉。又如,《花草粹編》三,曹元龐《十二時》詞:“年時酒伴,年時去處,年時春色。清明又近也!卻天涯為客。念過眼,光陰難再得。想前歡,盡成陳跡。登臨恨無語,把闌干暗拍。”這里“年時”與“清明”句相應,詩人感慨世事無常,物故人非。今年春色依舊,年時盛景難現。 這一詞應該發源于陜西,陜西的方言在古代是官話即雅言,相當于現在的普通話。現在的陜西方言中仍存好多古文言用語,尤其是陜西關中一帶的方言,許多古體詩用現在的普通話讀根本不押韻,但是用關中話竟全能押韻,比如《賣炭翁》:“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其中的“色”如果按普通話發“se”音,沒法押韻,按陜西話發“sěi“音,才能和陜西話“黑”押韻。杜甫《夢李白》:“恐非平生魂,路遠不可測。魂來楓林青,魂返關塞黑。落月滿屋梁,尤疑照顏色。水深破浪闊,天使蛟龍得。”其中的測,黑,色,得,都必須用陜西話來讀才能押韻.按陜西話,測讀cei,黑讀hei,色讀sei,得讀dei,全詩才能押韻。 山西晉中一帶“黑”字讀作he,按山西晉中方言也能押韻。 |
蘿蔔 | 蘿卜 蘿卜(學名:Raphanus sativus L. )十字花科蘿卜屬二年或一年生草本植物,高20-100厘米,直根肉質,長圓形、球形或圓錐形,外皮綠色、白色或紅色,莖有分枝,無毛,稍具粉霜。總狀花序頂生及腋生,花白色或粉紅色,果梗長1-1.5厘米,花期4-5月,果期5-6月。 史學研究蘿卜的原始種起源于歐、亞溫暖海岸的野蘿卜,蘿卜是世界古老的栽培作物之一。遠在4500年前,蘿卜已成為埃及的重要食品。中國各地普遍栽培。 蘿卜根作蔬菜食用;種子、鮮根、枯根、葉皆入藥,種子消食化痰,鮮根止渴、助消化,枯根利二便,葉治初痢,并預防痢疾,種子榨油工業用及食用。 (概述圖參考:中國植物圖像庫) |
白菜 | 白菜 (十字花科蔬菜)白菜(學名:Brassica pekinensis (Lour.) Rupr. )是十字花科,蕓苔屬二年生草本,高可達60厘米,全株無毛,基生葉多數,大形,倒卵狀長圓形至寬倒卵形,頂端圓鈍,邊緣皺縮,波狀,葉柄白色,扁平,花鮮黃色,萼片長圓形或卵狀披針形,直立,淡綠色至黃色;花瓣倒卵形,果梗開展或上升,種子球形,棕色。5月開花,6月結果。 原產中國華北,各地廣泛栽培。 白菜為中國東北及華北冬、春季主要蔬菜。生食、炒食、鹽腌、醬漬均可;外層脫落的葉可作飼料。 白菜品種繁多,營養豐富,且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白菜 (詞語解釋)青菜和白菜的任何一種,廣泛用作蔬菜。北方俗稱大白菜,南方俗稱黃芽菜。因其價格便宜,所以在網絡中還有便宜的意思。 |
蔊菜 | 蔊菜 蔊菜為十字花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祛痰,止咳。用于慢性支氣管炎。降壓利尿,涼血止血。用于頭暈腦脹,高血壓病,小便熱澀不利,尿血,崩中帶下。不僅僅有藥用價值,還可作為蔬菜食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