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鑒賞模擬訓練試題及答案(二)
乙亥歲除漁梁村①
[宋]黃公度
年來似覺道途熟,老去空更歲月頻。
爆竹一聲鄉夢破,殘燈永夜客愁新。
云容山意商量雪,柳眼桃腮領略春。
想得在家小兒女,地爐相對說行人。
注:①宋高宗紹興二十五年,是農歷乙亥年。這年十月,秦檜死了,在輿論壓力下,高宗召回一些受秦檜打擊迫害的官員。詩人也奉詔回朝,大年三十行經閩北漁梁村時寫下了這首詩。
8.這首詩頸聯在寫景上有什么特點?(5分)
9.這首詩的頷聯與尾聯是如何表現詩人的思想情感的?(6分)
二
感遇(其二)
陳子昂
蘭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
幽獨空林色,朱蕤冒紫莖。
遲遲白日晚,裊裊秋風生,
歲華盡搖落,芳意競何成!
【注】①陳子昂:唐代詩人,有政治抱負卻屢遭排擠。②蘭、若,指蘭花和杜若,皆是草本植物。③芊蔚,草木茂盛。 ④朱蕤,紅色的花。蕤(rui):花草下垂的樣子。
8.本詩頷聯中哪兩個字用的妙?請結合詩歌相關內容簡要賞析。(5分)
9.本詩主要運用什么手法?抒發了什么樣的思想感情?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6分)
三
穆陵關北逢人歸漁陽
劉長卿
逢君穆陵路,匹馬向桑乾。
楚國蒼山古,幽州白日寒。
城池百戰后,耆舊幾家殘。
處處蓬蒿遍,歸人掩淚看。
注:①穆陵關在今湖北麻城北面,漁陽郡治在今天津市薊縣。唐太宗大歷五、六年間(770-771),劉長卿曾任轉運使判官、淮西鄂岳轉運留后等職,活動于湖南、湖北。他的詩多作于安史之亂后。
8.頷聯被稱為千古流傳的名句,請從語言和手法角度賞析。(5分)
9.全詩流露出詩人哪些情感?請簡要概括分析(6分)
四
步出城東門
步出城東門,遙望江南路。
前日風雪中,故人從此去。
我欲渡河水,河水深無梁。
愿為雙黃鵠,高飛還故鄉。
8.開首兩句與全詩思想感情有什么關系?請作簡析(5分)
9.這首詩表現了怎樣的思想情感?請聯系相關詩句作簡要分析。(6分)
參考答案
一
8.參考答案:運用了擬人的手法,(1分)“云容山意商量雪”描繪出烏云堆積山頭,醞釀著一場大雪(雪意正濃、晚來天欲雪)的景象,(1分)“柳眼桃腮領略春”形象地描繪出桃紅柳綠、春回大地的景象。(1分)彤云密布襯托出詩人漂泊羈旅的艱辛和前路難測的憂慮;(1分)“柳眼桃腮”則用旖旎春光象征詩人對未來的希望,表達了詩人長期貶謫之后被重新起用的喜悅心情。(1分)
解析:詩人用擬人的手法寫天氣。“云容山意商量雪”描繪雪意濃酣,垂垂欲下的客中實景,進一步映襯游宦在外的艱辛和漂泊羈旅的寂苦;“柳眼桃腮領略春”句又聯想到臘盡春來、春回大地的旖旎風光。“柳眼”指初生的柳葉,“桃腮”指桃花,從歲末欲雪到春光明媚,在時間上有一個大的跨度,但詩人卻用對偶的手法,把不同時間的意象組合在一起,通過對比來增加境界之美,從而表達了他在長期貶謫之后,終于盼來了重新起用的喜悅心情。同時還可以看出他對這次臨安之行充滿了希望,因為殘冬將盡,春天將臨,他可以盡情領略“桃紅柳綠”的春色,有機會施展自己的才華了。
9.參考答案:(1)頷聯以景襯情,(1分)“爆竹”渲染了節日的氣氛,“殘燈”“永夜”又刻畫出環境的凄涼,表現了詩人長夜難眠的孤單寂寞和濃濃鄉愁。(或答“用爆竹聲聲的熱鬧反襯自己獨守殘燈、長夜難眠的孤獨寂寞”)(2分)
(2)尾聯展開想象(或答“從對方落筆”“虛寫”),(1分)不說自己如何想念家人,而說兒女們在“圍爐”時念叨自己,把思鄉之情表達得更加生動真切。(2分)
二
8.“空”、“冒”。(1分)“空” 突出了蘭若壓倒群芳的風姿,實際上是詩人比喻自己出眾的才華。(2分)“冒”意思是覆蓋,不但畫出了蘭若的身姿,而且突出了它花簇紛披繁盛的情態。(2分,意思相近即可。)(“其上以松脂、蠟和紙灰之類冒之”《活版》)
9.這首詩主要運用了托物言志(或“象征”)的手法,(2分)詩人表面上以“幽獨空林色”著力贊美蘭若壓倒群芳的風姿,實則是借此比喻(象征)自己出眾的才華。(2分)通過“白日晚”“秋風生”“盡搖落”等語句借寫蘭若芳華盡失最終枯萎凋謝的變化,象征自己的年華流逝、理想破滅,透露出報國無門、壯志難酬的苦悶。(2分)(答出上述任一手法并結合材料準確分析即可,答“比喻”、“比興”酌情給分。)
三
8第二聯①從手法上看——起興:看到眼前楚地,總算青山依舊,形勢還好;聯想到幽州氣候寒冷,更表現北方人民的悲慘出境。含蘊豐富,令人意會不盡。
②從語音上看——精煉,概括性強,形象鮮明。一個“變”字,概括出詩人所有感覺,給人真實形象之感。它令人不寒而栗
9①替行客擔心——首聯寫路遇歸客;次聯借山水、時令,含蓄勾勒南北形勢,暗示此行前景,經過長期戰亂,到處是廢墟,長滿荒草。
②憂國憂民,無限感慨——“城池百戰后,耆舊幾家殘——對百姓身處戰亂之地的痛惜
③對安史之亂充滿憎恨的情感。亂雖已經平息,但朝政腐敗,國力衰微,藩鎮割據,人民慘遭重重盤剝,詩人對此深為憂慮。
四
8.(5分)【這兩句寫了主體人物的活動,交代了立足點和遙望的方向,(1分)為抒發思友、思鄉之情做了鋪墊,(1分)并把這種感性凸顯出來。(2分)對友人和家鄉的深刻感情是主體人物出城、遙望的原因和動機,(2分)這種感情使主體活動富含意蘊。(2分)】
9.(6分)【表現了想與友人同回故鄉的迫切之情(或:表現了對友人和故鄉的思念之情/表現了不能與友人同回故鄉的惆悵之情)。(2分)友人已去,不可追及;(2分)現實種種阻隔,想回故鄉而不得;(2分)愿望只能在想象中實現。(2分)本小題最多得6分。】
年來似覺道途熟,老去空更歲月頻。
爆竹一聲鄉夢破,殘燈永夜客愁新。
云容山意商量雪,柳眼桃腮領略春。
想得在家小兒女,地爐相對說行人。
注:①宋高宗紹興二十五年,是農歷乙亥年。這年十月,秦檜死了,在輿論壓力下,高宗召回一些受秦檜打擊迫害的官員。詩人也奉詔回朝,大年三十行經閩北漁梁村時寫下了這首詩。
8.這首詩頸聯在寫景上有什么特點?(5分)
9.這首詩的頷聯與尾聯是如何表現詩人的思想情感的?(6分)
二
感遇(其二)
陳子昂
蘭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
幽獨空林色,朱蕤冒紫莖。
遲遲白日晚,裊裊秋風生,
歲華盡搖落,芳意競何成!
【注】①陳子昂:唐代詩人,有政治抱負卻屢遭排擠。②蘭、若,指蘭花和杜若,皆是草本植物。③芊蔚,草木茂盛。
8.本詩頷聯中哪兩個字用的妙?請結合詩歌相關內容簡要賞析。(5分)
9.本詩主要運用什么手法?抒發了什么樣的思想感情?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6分)
三
穆陵關北逢人歸漁陽
劉長卿
逢君穆陵路,匹馬向桑乾。
楚國蒼山古,幽州白日寒。
城池百戰后,耆舊幾家殘。
處處蓬蒿遍,歸人掩淚看。
注:①穆陵關在今湖北麻城北面,漁陽郡治在今天津市薊縣。唐太宗大歷五、六年間(770-771),劉長卿曾任轉運使判官、淮西鄂岳轉運留后等職,活動于湖南、湖北。他的詩多作于安史之亂后。
8.頷聯被稱為千古流傳的名句,請從語言和手法角度賞析。(5分)
9.全詩流露出詩人哪些情感?請簡要概括分析(6分)
四
步出城東門
步出城東門,遙望江南路。
前日風雪中,故人從此去。
我欲渡河水,河水深無梁。
愿為雙黃鵠,高飛還故鄉。
8.開首兩句與全詩思想感情有什么關系?請作簡析(5分)
9.這首詩表現了怎樣的思想情感?請聯系相關詩句作簡要分析。(6分)
參考答案
一
8.參考答案:運用了擬人的手法,(1分)“云容山意商量雪”描繪出烏云堆積山頭,醞釀著一場大雪(雪意正濃、晚來天欲雪)的景象,(1分)“柳眼桃腮領略春”形象地描繪出桃紅柳綠、春回大地的景象。(1分)彤云密布襯托出詩人漂泊羈旅的艱辛和前路難測的憂慮;(1分)“柳眼桃腮”則用旖旎春光象征詩人對未來的希望,表達了詩人長期貶謫之后被重新起用的喜悅心情。(1分)
解析:詩人用擬人的手法寫天氣。“云容山意商量雪”描繪雪意濃酣,垂垂欲下的客中實景,進一步映襯游宦在外的艱辛和漂泊羈旅的寂苦;“柳眼桃腮領略春”句又聯想到臘盡春來、春回大地的旖旎風光。“柳眼”指初生的柳葉,“桃腮”指桃花,從歲末欲雪到春光明媚,在時間上有一個大的跨度,但詩人卻用對偶的手法,把不同時間的意象組合在一起,通過對比來增加境界之美,從而表達了他在長期貶謫之后,終于盼來了重新起用的喜悅心情。同時還可以看出他對這次臨安之行充滿了希望,因為殘冬將盡,春天將臨,他可以盡情領略“桃紅柳綠”的春色,有機會施展自己的才華了。
9.參考答案:(1)頷聯以景襯情,(1分)“爆竹”渲染了節日的氣氛,“殘燈”“永夜”又刻畫出環境的凄涼,表現了詩人長夜難眠的孤單寂寞和濃濃鄉愁。(或答“用爆竹聲聲的熱鬧反襯自己獨守殘燈、長夜難眠的孤獨寂寞”)(2分)
(2)尾聯展開想象(或答“從對方落筆”“虛寫”),(1分)不說自己如何想念家人,而說兒女們在“圍爐”時念叨自己,把思鄉之情表達得更加生動真切。(2分)
二
8.“空”、“冒”。(1分)“空” 突出了蘭若壓倒群芳的風姿,實際上是詩人比喻自己出眾的才華。(2分)“冒”意思是覆蓋,不但畫出了蘭若的身姿,而且突出了它花簇紛披繁盛的情態。(2分,意思相近即可。)(“其上以松脂、蠟和紙灰之類冒之”《活版》)
9.這首詩主要運用了托物言志(或“象征”)的手法,(2分)詩人表面上以“幽獨空林色”著力贊美蘭若壓倒群芳的風姿,實則是借此比喻(象征)自己出眾的才華。(2分)通過“白日晚”“秋風生”“盡搖落”等語句借寫蘭若芳華盡失最終枯萎凋謝的變化,象征自己的年華流逝、理想破滅,透露出報國無門、壯志難酬的苦悶。(2分)(答出上述任一手法并結合材料準確分析即可,答“比喻”、“比興”酌情給分。)
三
8第二聯①從手法上看——起興:看到眼前楚地,總算青山依舊,形勢還好;聯想到幽州氣候寒冷,更表現北方人民的悲慘出境。含蘊豐富,令人意會不盡。
②從語音上看——精煉,概括性強,形象鮮明。一個“變”字,概括出詩人所有感覺,給人真實形象之感。它令人不寒而栗
9①替行客擔心——首聯寫路遇歸客;次聯借山水、時令,含蓄勾勒南北形勢,暗示此行前景,經過長期戰亂,到處是廢墟,長滿荒草。
②憂國憂民,無限感慨——“城池百戰后,耆舊幾家殘——對百姓身處戰亂之地的痛惜
③對安史之亂充滿憎恨的情感。亂雖已經平息,但朝政腐敗,國力衰微,藩鎮割據,人民慘遭重重盤剝,詩人對此深為憂慮。
四
8.(5分)【這兩句寫了主體人物的活動,交代了立足點和遙望的方向,(1分)為抒發思友、思鄉之情做了鋪墊,(1分)并把這種感性凸顯出來。(2分)對友人和家鄉的深刻感情是主體人物出城、遙望的原因和動機,(2分)這種感情使主體活動富含意蘊。(2分)】
9.(6分)【表現了想與友人同回故鄉的迫切之情(或:表現了對友人和故鄉的思念之情/表現了不能與友人同回故鄉的惆悵之情)。(2分)友人已去,不可追及;(2分)現實種種阻隔,想回故鄉而不得;(2分)愿望只能在想象中實現。(2分)本小題最多得6分。】
上一篇:古詩鑒賞模擬訓練試題及答案(一)
下一篇:古詩詞鑒賞之藝術手法教案
* 乙亥歲除漁梁村①?[宋]黃公度年來似覺道途熟,老去空更歲月頻。爆竹一聲鄉夢破,殘燈永夜客愁新。云容山意商量雪,柳眼桃腮領略春。想得在家小兒女,地爐相對說行人。注:①宋高宗紹興二十五年,是農歷乙亥年。這年十月,秦檜死了,在輿論壓力下,高宗召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