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應鶯語暮春天”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正應鶯語暮春天”全詩
前望隴山屯劍戟,后憑巫峽鎖烽煙。
軒皇尚自親平寇,嬴政徒勞愛學仙。
想到隗宮尋勝處,正應鶯語暮春天。
分類:
《過白衛嶺和韓昭》李衍 翻譯、賞析和詩意
過白衛嶺和韓昭
先朝神武力開邊,
畫斷封疆四五千。
前望隴山屯劍戟,
后憑巫峽鎖烽煙。
軒皇尚自親平寇,
嬴政徒勞愛學仙。
想到隗宮尋勝處,
正應鶯語暮春天。
【中文譯文】
穿越白衛嶺與韓昭
先朝的神武力量開辟疆域,
一筆筆繪制封山封水的邊界。
向前望去,隴山上整齊列著劍戟,
向后仰望,巫山峽口冒著烽煙。
當年的皇帝親自率軍懲治侵略者,
而今的君王只知追求仙道。
我想起隗宮里尋找勝景的時光,
正好與鶯鳥的鳴叫相應,迎接暮春。
【詩意】
這首詩以過白衛嶺和韓昭為背景,探討了唐朝時期的歷史變遷和帝王的志向。詩中表達了對先朝神武開辟疆域的贊嘆和對嬴政追求仙道的無奈。
詩開篇描繪了先朝神武的力量,開辟了邊疆,并且畫斷了四五千里的封疆。隨后,詩人望著隴山和巫山,隴山上整齊地排列著劍戟,而巫山峽口卻冒著烽煙,象征著國家的前后邊界。
接著,詩人對比了先朝和嬴政時期的君王態度。先朝的皇帝將親自領軍平定邊境,展示了軒皇的神勇和英明。而嬴政時期,君王只顧追求仙道,忽視國家戰略。這一對比傳達出詩人的憂慮和對于國家興衰的思考。
最后,詩人回憶起過去隗宮的時光,尋找勝景,想起了鶯鳥在春天的鳴叫聲,將隗宮的時光與鶯鳥的歌唱聯系起來,刻畫出了溫暖而富有生機的春天場景。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繪先朝與嬴政時期的差異,展示了作者對于時局的憂慮與無奈之情。通過對過去英明君王與當今君王追求仙道的對比,詩人間接地質疑了嬴政所采取的政策和對國家民生的關注程度。此外,詩中運用了對山水的描繪來烘托氛圍,巧妙地將春天的氣息與詩人的感受相結合,給讀者帶來一種視覺與聽覺的共鳴。
詩中的“隴山屯劍戟”和“巫峽鎖烽煙”用短短的幾個字勾勒出沉重感。同時,“鶯語暮春天”則將讀者帶入到一個充滿活力和美好的春日景象。這種對比顯露了詩人對現實的無奈和對美好未來的向往。
整首詩運用了簡潔的語言,通過對景物和歷史的描繪,表達了對時局的思考和對未來的期盼。同時,詩中的山水描寫也增添了詩意和意境,使整首詩顯得生動而深刻。這首詩道出了作者對于國家興衰和時代變遷的感慨,也提醒人們要珍惜當下,關注國家大事。
“正應鶯語暮春天”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uò bái wèi lǐng hé hán zhāo
過白衛嶺和韓昭
xiān cháo shén wǔ lì kāi biān, huà duàn fēng jiāng sì wǔ qiān.
先朝神武力開邊,畫斷封疆四五千。
qián wàng lǒng shān tún jiàn jǐ,
前望隴山屯劍戟,
hòu píng wū xiá suǒ fēng yān.
后憑巫峽鎖烽煙。
xuān huáng shàng zì qīn píng kòu, yíng zhèng tú láo ài xué xiān.
軒皇尚自親平寇,嬴政徒勞愛學仙。
xiǎng dào kuí gōng xún shèng chù, zhèng yīng yīng yǔ mù chūn tiān.
想到隗宮尋勝處,正應鶯語暮春天。
“正應鶯語暮春天”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