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榆開處欲爭妍”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白榆開處欲爭妍”全詩
分類:
作者簡介(晏殊)

晏殊【yàn shū】(991-1055)字同叔,著名詞人、詩人、散文家,北宋撫州府臨川城人(今江西進賢縣文港鎮沙河人,位于香楠峰下,其父為撫州府手力節級),是當時的撫州籍第一個宰相。晏殊與其第七子晏幾道(1037-1110),在當時北宋詞壇上,被稱為“大晏”和“小晏”。
《句》晏殊 翻譯、賞析和詩意
《句》是晏殊創作于宋代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素奈發時俱北虜,
白榆開處欲爭妍。
詩意:
這首詩以北方戰亂的背景為背景,以一種委婉而深沉的方式表達了作者內心的苦痛和憂慮。詩中的素奈、北虜和白榆等詞語,隱喻著時局動蕩的北方邊境和人們遭受的苦難。詩人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表達了對和平與安寧的渴望,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賞析:
《句》這首詩詞通過簡潔而含蓄的語言,展示了晏殊對當時社會動蕩和人民苦難的關注。詩人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將戰亂的現實與美好的自然形象進行對比,突顯了社會動蕩對人們生活的摧殘和破壞。在詩中,素奈發時、北虜、白榆等詞語的運用,既展示了作者對時局的擔憂,也借助寓言的手法表達了對和平的向往。
素奈發時,指的是北方戰亂的時刻,素奈意味著凄涼和無奈。俱北虜表示北方邊境遭受侵擾,人們生活在敵寇的威脅下。白榆開處欲爭妍則表達了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白榆是一種樹木,在描寫中象征著美麗和繁榮。詩人希望通過和平和穩定的環境,讓人們的生活能夠得到恢復和改善。
整首詩從形象描寫到情感表達,都體現了晏殊對社會現實的關切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通過對景物的婉約描繪,詩人傳達了對和平與安寧的渴望,以及對戰亂帶來的痛苦的思考。這首詩詞通過簡潔而深刻的語言,抒發了晏殊內心的情感和對社會現實的擔憂,展示了他作為文人的責任感和對人民疾苦的關懷。
“白榆開處欲爭妍”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ù
句
sù nài fā shí jù běi lǔ, bái yú kāi chù yù zhēng yán.
素奈發時俱北虜,白榆開處欲爭妍。
“白榆開處欲爭妍”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