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筆畫不成”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神筆畫不成”全詩
意氣天然別,神筆畫不成。
分類:
《偈頌十六首》釋如凈 翻譯、賞析和詩意
《偈頌十六首》是宋代僧人釋如凈所作的一組詩詞。這組詩詞以禪宗思想為基礎,通過簡潔而深刻的語言表達了禪修的境界和心路歷程。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偈頌十六首》中文譯文:
1. 到純無學處,語路若何生。
2. 意氣天然別,神筆畫不成。
3. 不迷外內境,還原本來心。
4. 無心無所得,無物可執著。
5. 無緣無相應,無相應無思維。
6. 思維不生住,住即是煩惱。
7. 煩惱諸過盡,隨緣無足惡。
8. 無惡亦無善,無善亦無惡。
9. 非有非無位,非善非惡心。
10. 無處可脫離,無處可依托。
11. 離相不離理,離理不離相。
12. 理相俱離盡,名空即不生。
13. 空名俱盡滅,無處可尋覓。
14. 無能無所作,無欲無所求。
15. 無住無所住,無住無所非。
16. 無非無所非,無非亦非非。
詩意與賞析:
《偈頌十六首》以簡短的語言表達了禪宗修行的要旨和境界。這些詩句通過對概念的否定和對事物本質的覺察,揭示了禪修者追求心靈解脫的道路。
詩句中強調了超越知識和言語的境界。在"到純無學處,語路若何生"中,表達了超越概念和言辭的境地,即到達超越知識的純凈心靈狀態。"意氣天然別,神筆畫不成"則表明禪修的境界是超越思維和概念的,無法用語言和智慧的表達來捕捉。這些詩句體現了禪宗對于言語和觀念的超越,強調直接的體驗和覺知。
詩句中還強調了返本歸真的修行觀點。"不迷外內境,還原本來心"表明禪修者要超越對外界和內心境象的執著,回歸到本有的純凈心性。"無心無所得,無物可執著"則強調了禪修者不執著于任何東西,超越對物質和利益的追求。這些詩句體現了禪修者擺脫執著和執念的境界,返璞歸真的修行態度。
此外,詩句中還表達了超越二元對立和相對觀念的境界。"無惡亦無善,無善亦無惡"表明禪修者超越了善惡對立的觀念,超越了相對的標準。"非有非無位,非善非惡心"則表明禪修者超越了有和無的觀念,超越了對心性的相對評判。這些詩句展示了禪修者超越相對觀念的境地,超越了對事物的二元對立和對心性的評判。
總體而言,《偈頌十六首》通過簡練而深刻的語言,表達了禪修者追求心靈解脫的境界和修行觀點。詩句中強調了超越知識和言語的境界,返本歸真的修行態度,以及超越二元對立和相對觀念的境界。這些詩句展示了禪宗修行的精髓,引導人們超越執著和迷惑,追求內心的解脫和覺醒。
“神筆畫不成”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ì sòng shí liù shǒu
偈頌十六首
dào chún wú xué chù, yǔ lù ruò hé shēng.
到純無學處,語路若何生。
yì qì tiān rán bié, shén bǐ huà bù chéng.
意氣天然別,神筆畫不成。
“神筆畫不成”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