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纏玉腕”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對纏玉腕”全詩
分類:
作者簡介(王詵)

王詵(1048-1104后),北宋畫家。字晉卿,太原(今屬山西)人,后徙開封(今屬河南)。熙寧二年(1069年)娶英宗女蜀國大長公主,拜左衛將軍、駙馬都尉。元豐二年,因受蘇軾牽連貶官。元祐元年(1086)復登州刺史、駙馬都尉。擅畫山水,學王維、李成,喜作煙江云山、寒林幽谷,水墨清潤明潔,青綠設色高古絕俗。亦能書,善屬文。其詞語言清麗,情致纏綿,音調諧美。存世作品有《漁村小雪圖》《煙江疊嶂圖》《溪山秋霽圖》等。
《失調名》王詵 翻譯、賞析和詩意
《失調名》是宋代王詵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失調名,合彩絲,對纏玉腕。
詩詞的中文譯文:
失調的名聲,像合彩絲一樣,纏繞在玉腕上。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人名聲不好的形象,同時使用了合彩絲和玉腕來比喻名聲。失調的名聲如同五彩繽紛的絲線,糾纏在柔美的玉腕上,形象地表達了名聲的困擾和糾纏。
賞析:
1. 名聲失調:詩中的"失調名"指的是名聲不好,這種名聲給人帶來了困擾和不愉快。這種形象描繪了一個受到輿論壓力和社會評判的人,可能是因為一些負面的言行或傳聞而導致名聲的下降。
2. 合彩絲和玉腕的比喻:合彩絲是一種色彩斑斕的絲線,用來形容名聲的糾纏和復雜性。玉腕則是指柔美的手腕,它象征著美好和高貴。通過將失調的名聲與合彩絲糾纏在一起,作者將這種不好的名聲與美好的形象進行對比,強調了名聲給人帶來的困擾和矛盾感。
這首詩詞通過簡潔而形象的語言,展現了名聲不好對一個人的困擾和痛苦。作者運用了比喻手法,將名聲的糾纏與美好形象進行對比,使詩詞更具有表現力和感染力。整首詩詞給人一種深沉而悲涼的感覺,引發人們對名聲與社會評判的思考。
“對纏玉腕”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ī tiáo míng
失調名
hé cǎi sī duì chán yù wàn.
合彩絲、對纏玉腕。
“對纏玉腕”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十五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