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諫官造句

    “諫官”的解釋

    諫官[jiàn guān] 諫官 中國古代官職之一,是對君主的過失直言規勸并使其改正的官吏。 諫官的設置比監官早。春秋初年齊桓公設大諫,為諫官設置之始。晉國的中大夫、趙國的左右司過、楚國的左徒,都屬于諫官性質。 秦漢時有諫官之設,但是沒有專門的諫官機構。漢代置光祿大夫、太中大夫、諫大夫、中散大夫、議郎等官職,都屬光祿勛,掌議論,侍從皇帝,顧問應付。東漢侍中、中常侍成為正式官稱,屬少府。 隋朝改侍中為納言,武則天時增置左、右拾遺與左右補闕。 宋改補闕為司諫,改拾遺為正言,并置諫院,作左右諫議大夫為長官,司諫、正言為其所屬。 遼以后,諫官名存實亡,或名實俱亡。
    用“諫官”造句 第1組

    1、唐代發達的諫官制度有深刻的社會基礎,這一社會基礎主要表征為經學的弘揚廣大和諫官的道隱情懷兩大方面。

    2、宋朝開啟了臺諫合流制度,御史與諫官充分發揮了監察百官的作用。

    3、諫官制度是封建君主制中一項重要內容,自周首創,經過千余年的發展,至隋唐而臻成熟。

    4、諫官的職能是發現君主和高級官員的不當行為,以及反響強烈的社會問題,并直接向君主提出意見或建議。

    5、本文還對明清諫官的選任,考核,權責及明清言諫制度的局限和借鑒作用進行了相關探討。

    6、這諫官的諫言挑起了朝臣中敏感的神經,頓時朝堂中群臣紛紛互相攻擊指責。

    7、魏晉南北朝的諫官制度源自秦朝,也為隋唐諫官制度的完備奠定了基礎。

    8、晉國的中大夫、趙國的左右司過、楚國的左徒,都屬于諫官性質。

    9、明朝張居正,通過編《帝鑒圖說》,實際就起了一個諫官的作用,以古諷今,教育皇帝,這本書現在還在。

    10、及受命,它諫官論事苛細紛紛,帝厭苦,而城浸聞得失且熟,猶未肯言。

    用“諫官”造句 第2組

    11、包拯剛到諫院上任,諫官陳旭、吳奎和御使里行唐介等人,就紛紛向他提出了三司使張堯佐的問題。

    12、諫官只知以一時一事論人,見過忘功,從風動議,一犬吠影,眾犬吠聲,全不知勝敗乃兵家之常。

    13、近年以來,正牙不奏事,庶官罷巡對,諫官能舉職者,獨誥命有不便則上封事耳。

    14、今王振竊弄國柄,擅殺諫官,寵任王祐等匪人,蒙蔽圣聰。

    15、右司諫范仲淹帶頭,全體臺諫官都“極陳其不可”,結果遭受黜責。

    16、此外,阮兆祥和小儀在劇中分別飾演大王身邊的諫官晏英以及鐘無艷的師父,兩人不斷擊中觀眾笑穴的表演讓網友直呼“勁搞笑”。

    17、帝意遂決,于是中丞孔道輔率諫官范仲淹、宋庠等切諫,皆坐貶,廢郭后為凈妃玉京沖妙仙師。

    18、比如說,明正德皇帝想下江南,諫官勸他不要去,但他非去不可。

    19、恃才矜己,傲狠明德,內懷險躁,外示凝簡,盛冠服以飾其奸,除諫官以掩其過。

    20、恩威不施,則政令難行;耳目閉塞,則政令常誤;能聽逆耳忠言,能允諫官犯上,則上行下效,天下必將垂拱而治!

    * 在線查詢諫官造句,用諫官造句,用諫官組詞造句,包含諫官的句子。
    諫官

    關于諫官的詩句

    關于諫官的成語

    其它詞語造句

    相關鏈接

  •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