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學鴻儒的讀音 博學鴻儒的意思
博學鴻儒 博學鴻儒是指學問豐富淵博的學者。博學:學問豐富。鴻儒:淵博的學者。
- 博
- 學
- 鴻
- 儒
“博學鴻儒”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bó xué hóng rú]
- 漢字注音:
- ㄅㄛˊ ㄒㄩㄝˊ ㄏㄨㄥˊ ㄖㄨˊ
- 簡繁字形:
- 博學鴻儒
- 是否常用:
- 否
“博學鴻儒”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即博學宏詞。 辭典解釋
博學鴻儒 bó xué hóng rú ㄅㄛˊ ㄒㄩㄝˊ ㄏㄨㄥˊ ㄖㄨˊ 學問豐富、見識廣博的讀書人。
如:「像王老先生這樣的人,真可謂是博學鴻儒了。」
網絡解釋
博學鴻儒
博學鴻儒是指學問豐富淵博的學者。博學:學問豐富。鴻儒:淵博的學者。
“博學鴻儒”的單字解釋
【博】:1.(量)多;豐富:淵博。地大物博。博而不精。2.通曉:博古通今。3.大:寬衣博帶。4.姓。5.博取;取得:聊博一笑。以博歡心。6.古代的一種棋戲,后來泛指賭博:博徒。博局。
【學】:1.學習:學技術。勤工儉學。我跟著他學了許多知識。2.模仿:他學杜鵑叫,學得很像。3.學問:治學。才疏學淺。博學多能。4.指學科:數學。物理學。政治經濟學。5.學校:小學。大學。上學。6.姓。
【鴻】:1.大雁:鴻雁。鴻毛。雪泥鴻爪(喻往事遺留的痕跡)。2.大:鴻博。鴻圖。鴻溝。鴻儒。鴻福。鴻運。鴻烈。3.指書信:來鴻。4.姓。
【儒】:1.舊時泛指讀書人:儒生。儒醫。2.古代從巫、史、祝、卜中分化出來的專司禮儀的人。3.儒家:儒術。4.通“懦(nuò)”。懦弱:偷儒轉脫。
“博學鴻儒”的相關詞語
“博學鴻儒”造句
康熙十七年(1678年),詔征“博學鴻儒”,學生代為力辭。
他一生苦研儒學,表倡程朱理學、開博學鴻儒科,設館纂修《明史》,編纂《古今圖書集成》、《全唐詩》、《佩文韻府》、《康熙字典》等。
如果是,能代表中國思想境界的,絕不是那些博學鴻儒,而是仲昭川這種超越思考的大澤龍蛇。
千年來,岳麓書院敞開胸懷接納博學鴻儒,營造探求真理的學術氛圍,弦歌不絕,掀起了一個個學術文化交流的高潮。
方圓不過百十里許的范圍,一時間竟然如此多博學鴻儒云集,彼此生活、交流,互相學習、互相影響,這簡直就是最佳的學習場所。
啟功作為一代博學鴻儒,不僅是鑒定權威、書法名家,而且曾任中國書法家協會*席、西泠印社社長、中國古代書畫鑒定小組成員。
康熙十八年的特科——博學鴻儒在當時頗受矚目,在清朝歷史上也堪稱盛事。
國學院提供了很好的學習土壤和培養模式,既有博學鴻儒講學,又有游學實踐。
其授課教師,都是教授,皆為博學鴻儒;有學術名宿,亦有科研新銳;有長江學者,亦有“杰出青年”(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
明亡隱居,巡按以“博學鴻儒”薦,乃剪發衣緇,逃入深山,布衣蔬食以終老,日以著作自娛。
* 博學鴻儒的讀音是:bó xué hóng rú,博學鴻儒的意思:博學鴻儒 博學鴻儒是指學問豐富淵博的學者。博學:學問豐富。鴻儒:淵博的學者。
基本解釋
即博學宏詞。辭典解釋
博學鴻儒 bó xué hóng rú ㄅㄛˊ ㄒㄩㄝˊ ㄏㄨㄥˊ ㄖㄨˊ學問豐富、見識廣博的讀書人。
如:「像王老先生這樣的人,真可謂是博學鴻儒了。」
博學鴻儒
博學鴻儒是指學問豐富淵博的學者。博學:學問豐富。鴻儒:淵博的學者。【博】:1.(量)多;豐富:淵博。地大物博。博而不精。2.通曉:博古通今。3.大:寬衣博帶。4.姓。5.博取;取得:聊博一笑。以博歡心。6.古代的一種棋戲,后來泛指賭博:博徒。博局。
【學】:1.學習:學技術。勤工儉學。我跟著他學了許多知識。2.模仿:他學杜鵑叫,學得很像。3.學問:治學。才疏學淺。博學多能。4.指學科:數學。物理學。政治經濟學。5.學校:小學。大學。上學。6.姓。
【鴻】:1.大雁:鴻雁。鴻毛。雪泥鴻爪(喻往事遺留的痕跡)。2.大:鴻博。鴻圖。鴻溝。鴻儒。鴻福。鴻運。鴻烈。3.指書信:來鴻。4.姓。
【儒】:1.舊時泛指讀書人:儒生。儒醫。2.古代從巫、史、祝、卜中分化出來的專司禮儀的人。3.儒家:儒術。4.通“懦(nuò)”。懦弱:偷儒轉脫。
康熙十七年(1678年),詔征“博學鴻儒”,學生代為力辭。
他一生苦研儒學,表倡程朱理學、開博學鴻儒科,設館纂修《明史》,編纂《古今圖書集成》、《全唐詩》、《佩文韻府》、《康熙字典》等。
如果是,能代表中國思想境界的,絕不是那些博學鴻儒,而是仲昭川這種超越思考的大澤龍蛇。
千年來,岳麓書院敞開胸懷接納博學鴻儒,營造探求真理的學術氛圍,弦歌不絕,掀起了一個個學術文化交流的高潮。
方圓不過百十里許的范圍,一時間竟然如此多博學鴻儒云集,彼此生活、交流,互相學習、互相影響,這簡直就是最佳的學習場所。
啟功作為一代博學鴻儒,不僅是鑒定權威、書法名家,而且曾任中國書法家協會*席、西泠印社社長、中國古代書畫鑒定小組成員。
康熙十八年的特科——博學鴻儒在當時頗受矚目,在清朝歷史上也堪稱盛事。
國學院提供了很好的學習土壤和培養模式,既有博學鴻儒講學,又有游學實踐。
其授課教師,都是教授,皆為博學鴻儒;有學術名宿,亦有科研新銳;有長江學者,亦有“杰出青年”(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
明亡隱居,巡按以“博學鴻儒”薦,乃剪發衣緇,逃入深山,布衣蔬食以終老,日以著作自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