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三藏取經詩話的讀音 大唐三藏取經詩話的意思
大唐三藏取經詩話 《大唐三藏取經詩話》,又名《大唐三藏法師取經記》。說經話本。作者不詳。世多以為宋刊,魯迅認為作者或為元人。全書三卷,17段。敘述唐玄奘取經故事,其中猴行者為主要人物(原本描寫唐僧取經故事中都是以唐僧為主人公,而在這本話本中則改為猴行者——孫悟空的原型)他為扶助三藏法師大顯神通。但情節比較簡單,無豬八戒形象,有降伏深沙神的描寫(可能為沙僧原型)略具明代小說《西游記》的雛形。
- 大
- 唐
- 三
- 藏
- 取
- 經
- 詩
- 話
“大唐三藏取經詩話”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dà táng sān zàng qǔ jīng shī huà]
- 漢字注音:
- ㄉㄚˋ ㄊㄤˊ ㄙㄢ ㄗㄤˋ ㄑㄩˇ ㄐㄧㄥ ㄕ ㄏㄨㄚˋ
- 簡繁字形:
- 大唐三藏取經詩話
- 是否常用:
- 否
“大唐三藏取經詩話”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一名《大唐三藏法師取經記》。話本。作者不詳。世多以為宋刊,魯迅認為作者或為元人。三卷。敘述唐玄奘取經故事,其中猴行者為主要人物,他為扶助三藏法師大顯神通。但情節比較簡單,無豬八戒、沙和尚等形象,略具明代小說《西游記》的雛形。辭典解釋
大唐三藏取經詩話 dà táng sān zàng qǔ jīng shī huà ㄉㄚˋ ㄊㄤˊ ㄙㄢ ㄗㄤˋ ㄑㄩˇ ㄐㄧㄥ ㄕ ㄏㄨㄚˋ 書名。作者不詳,分上中下三卷,十七章,為宋代話本。其內容敘述唐僧玄奘和孫行者等人往西天取經,克服困難,終事成而返東土。
網絡解釋
大唐三藏取經詩話
《大唐三藏取經詩話》,又名《大唐三藏法師取經記》。說經話本。作者不詳。世多以為宋刊,魯迅認為作者或為元人。全書三卷,17段。敘述唐玄奘取經故事,其中猴行者為主要人物(原本描寫唐僧取經故事中都是以唐僧為主人公,而在這本話本中則改為猴行者——孫悟空的原型)他為扶助三藏法師大顯神通。但情節比較簡單,無豬八戒形象,有降伏深沙神的描寫(可能為沙僧原型)略具明代小說《西游記》的雛形。
“大唐三藏取經詩話”的單字解釋
【大】:[dà]1.指面積、體積、容量、數量、強度、力量超過一般或超過所比較的對象,與“小”相對:大廳。大政。大氣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2.指大小的對比:這間房有那間兩個大。3.規模廣,程度深,性質重要:大局。大眾。4.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淺或次數少:不大高興。5.年長,排行第一:老大。6.敬辭:大作。大名。大手筆。7.時間更遠:大前年。8.〔大夫〕古代官職,位于“卿”之下,“士”之上。9.超過事物一半,不很詳細,不很準確:大概。大凡。[dài]1.〔大夫〕醫生(“夫”讀輕聲)。2.〔大王〕戲曲、舊小說中對強盜首領的稱呼(“王”讀輕聲)。[tài]1.古同“太”。2.古同“泰”。
【唐】:1.(言談)虛夸:唐大無驗。2.空;徒然:功不唐捐(工夫不白費)。3.傳說中的朝代名,堯所建。4.朝代。a)公元618—907,李淵和他的兒子李世民所建,建都長安(今陜西西安)。b)后唐。5.姓。
【三】:1.二加一后所得的數目。見〖數字〗。2.表示多數或多次:三思。三緘其口。3.姓。
【藏】:[cáng]1.隱蔽:躲藏。2.收存:藏書。[zàng]1.儲放大量東西的地方:寶藏。2.佛教、道教經典的總稱:道藏。3.西藏的簡稱:青藏公路。4.藏族。5.古又同“臟(zàng)”。
【取】:1.拿到手里:取款。取行李。把電燈泡取下來。2.得到;招致:取樂。取暖。自取滅亡。3.采取;選取:取道。錄取。可取。給孩子取個名兒。4.姓。
【經】:同“經”。
【詩】:同“詩”。
【話】:同“話”。
“大唐三藏取經詩話”的相關詞語
* 大唐三藏取經詩話的讀音是:dà táng sān zàng qǔ jīng shī huà,大唐三藏取經詩話的意思:大唐三藏取經詩話 《大唐三藏取經詩話》,又名《大唐三藏法師取經記》。說經話本。作者不詳。世多以為宋刊,魯迅認為作者或為元人。全書三卷,17段。敘述唐玄奘取經故事,其中猴行者為主要人物(原本描寫唐僧取經故事中都是以唐僧為主人公,而在這本話本中則改為猴行者——孫悟空的原型)他為扶助三藏法師大顯神通。但情節比較簡單,無豬八戒形象,有降伏深沙神的描寫(可能為沙僧原型)略具明代小說《西游記》的雛形。
基本解釋
一名《大唐三藏法師取經記》。話本。作者不詳。世多以為宋刊,魯迅認為作者或為元人。三卷。敘述唐玄奘取經故事,其中猴行者為主要人物,他為扶助三藏法師大顯神通。但情節比較簡單,無豬八戒、沙和尚等形象,略具明代小說《西游記》的雛形。辭典解釋
大唐三藏取經詩話 dà táng sān zàng qǔ jīng shī huà ㄉㄚˋ ㄊㄤˊ ㄙㄢ ㄗㄤˋ ㄑㄩˇ ㄐㄧㄥ ㄕ ㄏㄨㄚˋ書名。作者不詳,分上中下三卷,十七章,為宋代話本。其內容敘述唐僧玄奘和孫行者等人往西天取經,克服困難,終事成而返東土。
大唐三藏取經詩話
《大唐三藏取經詩話》,又名《大唐三藏法師取經記》。說經話本。作者不詳。世多以為宋刊,魯迅認為作者或為元人。全書三卷,17段。敘述唐玄奘取經故事,其中猴行者為主要人物(原本描寫唐僧取經故事中都是以唐僧為主人公,而在這本話本中則改為猴行者——孫悟空的原型)他為扶助三藏法師大顯神通。但情節比較簡單,無豬八戒形象,有降伏深沙神的描寫(可能為沙僧原型)略具明代小說《西游記》的雛形。【大】:[dà]1.指面積、體積、容量、數量、強度、力量超過一般或超過所比較的對象,與“小”相對:大廳。大政。大氣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2.指大小的對比:這間房有那間兩個大。3.規模廣,程度深,性質重要:大局。大眾。4.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淺或次數少:不大高興。5.年長,排行第一:老大。6.敬辭:大作。大名。大手筆。7.時間更遠:大前年。8.〔大夫〕古代官職,位于“卿”之下,“士”之上。9.超過事物一半,不很詳細,不很準確:大概。大凡。[dài]1.〔大夫〕醫生(“夫”讀輕聲)。2.〔大王〕戲曲、舊小說中對強盜首領的稱呼(“王”讀輕聲)。[tài]1.古同“太”。2.古同“泰”。
【唐】:1.(言談)虛夸:唐大無驗。2.空;徒然:功不唐捐(工夫不白費)。3.傳說中的朝代名,堯所建。4.朝代。a)公元618—907,李淵和他的兒子李世民所建,建都長安(今陜西西安)。b)后唐。5.姓。
【三】:1.二加一后所得的數目。見〖數字〗。2.表示多數或多次:三思。三緘其口。3.姓。
【藏】:[cáng]1.隱蔽:躲藏。2.收存:藏書。[zàng]1.儲放大量東西的地方:寶藏。2.佛教、道教經典的總稱:道藏。3.西藏的簡稱:青藏公路。4.藏族。5.古又同“臟(zàng)”。
【取】:1.拿到手里:取款。取行李。把電燈泡取下來。2.得到;招致:取樂。取暖。自取滅亡。3.采取;選取:取道。錄取。可取。給孩子取個名兒。4.姓。
【經】:同“經”。
【詩】:同“詩”。
【話】:同“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