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字組詞 魏的詞語
魏字的常見組詞有:北魏、東魏、西魏、魏碑、圍魏救趙、后魏、姚黃魏紫、魏闕、魏勃掃門、魏紫姚黃、魏斯曼學說、魏兩、魏紅、魏黨、魏徵、魏公掃、圍魏救趙、何論魏晉、酬魏顆、魏良輔、魏彊、魏蠶、魏闕、魏長生、熟魏生張、魏征西、姚黃魏品、魏闕心、心在魏闕、心瞻魏闕,還可以根據詞語的字數、字的位置、組詞是否為成語來分類查看組詞信息。
魏字的意思
wèi 1.周朝國名(前403—前225)。戰國七雄之一。在今河南北部、山西西南部,為秦所滅。2.朝代名。1.三國之一(220—265)。與吳、蜀并立。曹操子曹丕所建。占有黃河流域、淮河流域等地區,建都洛陽,國號魏,史稱曹魏。為晉所滅。2.北朝之一(386—534)。鮮卑族拓跋珪所建。公元398年建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公元439年統一北方,公元494年遷都洛陽,史稱北魏,又稱后魏、拓跋魏、元魏。后分裂為東魏(534—550)、西魏(535—556)。東魏為北齊所滅,西魏為北周所滅。
含有魏字的詞語和解釋
詞語 | 拼音/解釋 |
---|---|
北魏 | 北朝之一,公元386-534,鮮卑人拓跋珪所建,后來分裂為東魏和西魏。參看〖南北朝〗。辭典解釋北魏 běi wèi ㄅㄟˇ ㄨㄟˋ 后魏的別名。參見「后魏」條。 英語 Wei of the Northern Dynasties (386-534)?, founded by the Tuoba 拓跋 branch of Xianbei 鮮卑|鮮卑德語 N?rdliche Wei-Dynastie (Gesch)?法語 Dynastie Wei du Nord |
東魏 | 北朝之一,公元534-550,元善見所建。參看〖北魏 〗。辭典解釋東魏 dōng wèi ㄉㄨㄥ ㄨㄟˋ 朝代名。(西元534~550)?北魏孝武帝西奔后,高歡別立孝靜帝,稱為「東魏」。 |
西魏 | 辭典解釋西魏 xī wèi ㄒㄧ ㄨㄟˋ 朝代名。(西元534~556)?北魏孝武帝誅殺權臣高歡不成,西奔長安,投奔關西大都督宇文泰,建立西魏。后宇文覺篡位立北周。 英語 Western Wei of the Northern dynasties (535-557)?, formed from the break-up of Wei of the Northern Dynasties 北魏德語 Westliche Wei (S, Gesch)?法語 Dynastie Wei de l'ouest |
魏碑 | 魏碑 wèibēi 北朝碑刻的統稱,其特點是筆力、字體強勁,是后世書法的一種楷模辭典解釋魏碑 wèi bēi ㄨㄟˋ ㄅㄟ 元魏時代碑刻的統稱。書法大都結構嚴整,筆力強勁,其中以北魏水準最高,為后世書法典范之一。 德語 Tafelinschriften aus der Zeit der N?rdlichen Dynastien |
圍魏救趙 | 圍魏救趙 wéiwèi-jiùzhào 戰國時,魏國圍攻趙國都城,趙國向齊國求救,齊國乘魏國空虛,發兵攻魏,魏軍回救本國,齊軍乘其疲憊,在桂陵(今山東菏澤)大敗魏軍,趙國因而解圍。后來用“圍魏救趙”來指類似的作戰方法 辭典解釋圍魏救趙 wéi wèi jiù zhào ㄨㄟˊ ㄨㄟˋ ㄐㄧㄡˋ ㄓㄠˋ 戰國時魏圍攻趙都邯鄲,趙求救于齊,齊以田忌為將,孫臏為師率兵救趙。孫臏趁魏重兵在外,國內空虛,派兵直搗魏都大梁,魏軍被迫撤回,并于桂陵遭齊兵截擊,大敗,趙國之危遂解。見《史記.卷六五.孫子吳起傳》。后以圍魏救趙指襲擊敵人后方,迫使敵兵撤回的戰略。 《水滸傳.第六四回》:「倘用圍魏救趙之計;且不來解此處之危,反去取我梁山大十寨。」 |
后魏 | 北朝之一。鮮卑族拓跋珪自立為代王,國號魏,亦稱北魏﹑拓跋魏﹑元魏。為區別于以前之三國魏,故史稱后魏(公元386年-557年)。 辭典解釋后魏 hòu wèi ㄏㄡˋ ㄨㄟˋ 朝代名。(西元386~534)?北朝諸朝之一。晉時拓跋氏自立為代王,淝水戰后不久,改國號魏,史稱為「后魏」或「北魏」。后分裂為東、西魏。 英語 Wei of the Northern Dynasties 386-534 |
姚黃魏紫 | 姚黃魏紫 yáohuáng-wèizǐ 姚黃是宋代姚姓人家所培育的千葉黃花;魏紫是五代魏仁溥家所培育的千葉肉紅花。這兩種花都是牡丹花的名貴品種。后用來泛稱牡丹的優良品種寒食清明空過了,姚黃魏紫不曾知。——宋· 楊萬里《紫牡丹》辭典解釋姚黃魏紫 yáo huáng wèi zǐ ㄧㄠˊ ㄏㄨㄤˊ ㄨㄟˋ ㄗˇ 牡丹花的通稱或泛指名貴的花卉。參見「魏紫姚黃」條。 宋.范成大〈再賦簡養正〉詩:「一年春色摧殘盡,再覓姚黃魏紫看。」 《鏡花緣.第七二回》:「只見姚黃魏紫,爛熳爭妍。」 |
魏闕 | 魏闕 wèiquè 宮門上巍然高出的觀樓。其下常懸掛法令,后用作朝廷的代稱辭典解釋魏闕 wèi què ㄨㄟˋ ㄑㄩㄝˋ 古代宮門外的闕門,為懸示法令的地方。后亦作為朝廷的代稱。《莊子.讓王》:「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闕之下。」。 《幼學瓊林.卷三.宮室類》:「書室曰蕓窗,朝廷曰魏闕。」 |
魏勃掃門 | 西漢魏勃少時,欲求見齊相曹參,而家貧無以自通,于是常在齊相舍人門外掃地,終于得要舍人的通報。見《史記.齊悼惠王世家》。后因以"魏勃掃門"為典實。 |
魏紫姚黃 | 牡丹花的兩個名貴品種。 辭典解釋魏紫姚黃 wèi zǐ yáo huáng ㄨㄟˋ ㄗˇ ㄧㄠˊ ㄏㄨㄤˊ 宋代洛陽兩種名貴的牡丹品種。魏紫,千葉肉紅花,出于五代魏仁溥家;姚黃,千葉黃花,出于民間姚氏家。見宋.歐陽修.《洛陽牡丹記.花釋名》。后為牡丹的通稱或泛指名貴的花卉。元.吳昌齡《東坡夢.第四折》:「你素魄兒十分媚,慧心兒百和香,更壓著魏紫姚黃。」《孤本元明雜劇.八仙過海.頭折》:「牡丹似錦燦朝霞,魏紫姚黃足可夸。」也作「姚黃魏紫」。 |
魏斯曼學說 | 辭典解釋魏斯曼學說 wèi sī màn xué shuō ㄨㄟˋ ㄙ ㄇㄢˋ ㄒㄩㄝˊ ㄕㄨㄛ 德國生物學家魏斯曼所提出的遺傳學說。主張遺傳是由于種子細胞的繼續,后天的性質不能遺傳于后嗣。 也稱為「種質連續學說」。 |
魏兩 | 魏太子。亦特指曹丕。兩,貳;副。 |
魏紅 | 即魏紫。 |
魏黨 | 指明魏忠賢的黨羽。 |
魏徵 | 辭典解釋魏征 wèi zhēng ㄨㄟˋ ㄓㄥ 人名。(西元580~643)?字玄成,唐曲城(今山東省掖縣)?人。太宗時拜諫議大夫、檢校侍中,諫諍剴切,累官至左光祿大夫,封鄭國公。后總修周、隋等史,多所損益,時稱良史。以疾卒于官,謚文貞。 英語 Wei Zheng (580-643)?, Tang politician and historian, notorious as a critic, editor of History of the Sui Dynasty 隋書|隋書德語 Wei Zheng (Eig, Pers, 580 - 643)?法語 Wei Zheng |
魏公掃 | 見"魏勃掃門"。 |
圍魏救趙 | 圍魏救趙 wéiwèi-jiùzhào 戰國時,魏國圍攻趙國都城,趙國向齊國求救,齊國乘魏國空虛,發兵攻魏,魏軍回救本國,齊軍乘其疲憊,在桂陵(今山東菏澤)大敗魏軍,趙國因而解圍。后來用“圍魏救趙”來指類似的作戰方法 辭典解釋圍魏救趙 wéi wèi jiù zhào ㄨㄟˊ ㄨㄟˋ ㄐㄧㄡˋ ㄓㄠˋ 戰國時魏圍攻趙都邯鄲,趙求救于齊,齊以田忌為將,孫臏為師率兵救趙。孫臏趁魏重兵在外,國內空虛,派兵直搗魏都大梁,魏軍被迫撤回,并于桂陵遭齊兵截擊,大敗,趙國之危遂解。見《史記.卷六五.孫子吳起傳》。后以圍魏救趙指襲擊敵人后方,迫使敵兵撤回的戰略。 《水滸傳.第六四回》:「倘用圍魏救趙之計;且不來解此處之危,反去取我梁山大十寨。」 英語 lit. to besiege 魏 and rescue 趙|趙 (idiom)?, fig. to relieve a besieged ally by attacking the home base of the besiegers德語 Wei belagern um Zhao zu retten. 2. Strategem 法語 (expr. idiom.)? encercler Wei pour secourir Zhao, soulager un allié assiégé en attaquant les bases des assiégeants |
何論魏晉 | |
酬魏顆 | 《左傳.宣公十五年》:"初,魏武子有嬖妾,無子。武子疾,命顆曰:'必嫁是。'疾病,則曰:'必以為殉!'及卒,顆嫁之,曰:'疾病則亂,吾從其治也。'及輔氏之役,顆見老人結草以亢杜回。杜回躓而顛,故獲之。夜夢之曰:'余,而所嫁婦人之父也。爾用先人之治命,余是以報。'"后遂以"酬魏顆"為報恩的典實。 |
魏良輔 | 辭典解釋魏良輔 wèi liáng fǔ ㄨㄟˋ ㄌㄧㄤˊ ㄈㄨˇ 人名。(西元1522~1572)?,明豫章(今江西南昌)?人。精音律,喉能轉音,自制水磨腔,其音高于宋之燕樂,遂變弋陽、海鹽故調為昆腔,邑人梁辰魚作《浣紗記》付之,是為昆曲之始。 |
分類查看組詞
魏字組詞(2個字)
北魏
東魏
西魏
魏碑
后魏
魏闕
魏兩
魏紅
魏黨
魏徵
魏彊
魏蠶
魏闕
魏臺
魏魏
魏鄭
冉魏
魏家
魏強
魏花
魏瓠
魏觀
魏氏
魏妃
魏黨
魏紫
魏堤
魏然
魏兩
魏草
韓魏
二魏
觀魏
魏書
王魏
魏臺
魏紅
荊魏
魏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