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紫的讀音 魏紫的意思
魏紫 (牡丹四大名品之一)魏紫(學名:Paeonia suffruticosa 'Wei Purple'):落葉灌木,株型中高,半開展。枝較粗壯,一年生枝較短,節間較短。出自五代時期洛陽魏仁博家,具有極致的重瓣之美。是名貴的牡丹花品種,花紫紅色,荷花形或皇冠形。花期長,花量大,花朵豐滿,被推為“花后”。給人以溫馨熱烈的美感,增添成功、喜慶、富貴、吉祥的感覺,觀賞性極強。
- 魏
- 紫
“魏紫”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wèi zǐ]
- 漢字注音:
- ㄨㄟˋ ㄗˇ
- 簡繁字形:
- 是否常用:
- 否
“魏紫”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1.牡丹花名貴品種之一。相傳為宋時洛陽魏仁浦家所植,色紫紅,故名。
網絡解釋
魏紫 (牡丹四大名品之一)
魏紫(學名:Paeonia suffruticosa 'Wei Purple'):落葉灌木,株型中高,半開展。枝較粗壯,一年生枝較短,節間較短。出自五代時期洛陽魏仁博家,具有極致的重瓣之美。是名貴的牡丹花品種,花紫紅色,荷花形或皇冠形。花期長,花量大,花朵豐滿,被推為“花后”。給人以溫馨熱烈的美感,增添成功、喜慶、富貴、吉祥的感覺,觀賞性極強。
“魏紫”的單字解釋
【魏】:1.周朝國名(前403—前225)。戰國七雄之一。在今河南北部、山西西南部,為秦所滅。2.朝代名。1.三國之一(220—265)。與吳、蜀并立。曹操子曹丕所建。占有黃河流域、淮河流域等地區,建都洛陽,國號魏,史稱曹魏。為晉所滅。2.北朝之一(386—534)。鮮卑族拓跋珪所建。公元398年建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公元439年統一北方,公元494年遷都洛陽,史稱北魏,又稱后魏、拓跋魏、元魏。后分裂為東魏(534—550)、西魏(535—556)。東魏為北齊所滅,西魏為北周所滅。
【紫】:1.紅和藍合成的顏色:紫紅。青紫。玫瑰紫。2.姓。
“魏紫”的相關成語
“魏紫”的相關詞語
* 魏紫的讀音是:wèi zǐ,魏紫的意思:魏紫 (牡丹四大名品之一)魏紫(學名:Paeonia suffruticosa 'Wei Purple'):落葉灌木,株型中高,半開展。枝較粗壯,一年生枝較短,節間較短。出自五代時期洛陽魏仁博家,具有極致的重瓣之美。是名貴的牡丹花品種,花紫紅色,荷花形或皇冠形。花期長,花量大,花朵豐滿,被推為“花后”。給人以溫馨熱烈的美感,增添成功、喜慶、富貴、吉祥的感覺,觀賞性極強。
基本解釋
1.牡丹花名貴品種之一。相傳為宋時洛陽魏仁浦家所植,色紫紅,故名。魏紫 (牡丹四大名品之一)
魏紫(學名:Paeonia suffruticosa 'Wei Purple'):落葉灌木,株型中高,半開展。枝較粗壯,一年生枝較短,節間較短。出自五代時期洛陽魏仁博家,具有極致的重瓣之美。是名貴的牡丹花品種,花紫紅色,荷花形或皇冠形。花期長,花量大,花朵豐滿,被推為“花后”。給人以溫馨熱烈的美感,增添成功、喜慶、富貴、吉祥的感覺,觀賞性極強。【魏】:1.周朝國名(前403—前225)。戰國七雄之一。在今河南北部、山西西南部,為秦所滅。2.朝代名。1.三國之一(220—265)。與吳、蜀并立。曹操子曹丕所建。占有黃河流域、淮河流域等地區,建都洛陽,國號魏,史稱曹魏。為晉所滅。2.北朝之一(386—534)。鮮卑族拓跋珪所建。公元398年建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公元439年統一北方,公元494年遷都洛陽,史稱北魏,又稱后魏、拓跋魏、元魏。后分裂為東魏(534—550)、西魏(535—556)。東魏為北齊所滅,西魏為北周所滅。
【紫】:1.紅和藍合成的顏色:紫紅。青紫。玫瑰紫。2.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