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魏闕的讀音 魏闕的意思

    魏闕 魏闕,典故名, 拼音:wèi què 典出《莊子集釋》卷九下〈雜篇·讓王〉。指宮門上巍然高出的觀樓。其下常懸掛法令,后用作朝廷的代稱。
    • wèi
    • quē

    “魏闕”的讀音

    拼音讀音
    [wèi quē]
    漢字注音:
    ㄨㄟˋ ㄑㄩㄝ
    簡繁字形:
    魏闕
    是否常用:

    “魏闕”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魏闕 wèiquè

    [gate of the imperial palace] 宮門上巍然高出的觀樓。其下常懸掛法令,后用作朝廷的代稱

    辭典解釋

    魏闕  wèi què  ㄨㄟˋ ㄑㄩㄝˋ  

    古代宮門外的闕門,為懸示法令的地方。后亦作為朝廷的代稱。《莊子.讓王》:「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闕之下。」。
    《幼學瓊林.卷三.宮室類》:「書室曰蕓窗,朝廷曰魏闕。」

    網絡解釋

    魏闕

    魏闕,典故名,
    拼音:wèi què
    典出《莊子集釋》卷九下〈雜篇·讓王〉。指宮門上巍然高出的觀樓。其下常懸掛法令,后用作朝廷的代稱。

    “魏闕”的單字解釋

    】:1.周朝國名(前403—前225)。戰國七雄之一。在今河南北部、山西西南部,為秦所滅。2.朝代名。1.三國之一(220—265)。與吳、蜀并立。曹操子曹丕所建。占有黃河流域、淮河流域等地區,建都洛陽,國號魏,史稱曹魏。為晉所滅。2.北朝之一(386—534)。鮮卑族拓跋珪所建。公元398年建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公元439年統一北方,公元494年遷都洛陽,史稱北魏,又稱后魏、拓跋魏、元魏。后分裂為東魏(534—550)、西魏(535—556)。東魏為北齊所滅,西魏為北周所滅。
    】:[què]1.宮門、城門兩側的高臺,中間有道路,臺上起樓觀。2.借指宮廷,帝王所居之處。後也借指京城。3.古代神廟、墳墓前兩旁的巨柱,多用石雕成。4.古代仕宦之家門前所樹用以旌表的建築物。5.泛指門戶。6.兩山夾峙的地方。7.兩眉之間的部位。8.古劍名。[quē]1.缺誤;疏失。2.空隙;缺口。3.指(感情上的)裂痕;嫌隙。4.空缺著;沒有。5.缺乏;稀少。6.殘缺;不完善。7.欠;應給的未給。8.衰微。9.缺憾。10.官位空缺;官員的缺額。11.缺席;應到而不到。12.姓。

    “魏闕”的相關詞語

    * 魏闕的讀音是:wèi quē,魏闕的意思:魏闕 魏闕,典故名, 拼音:wèi què 典出《莊子集釋》卷九下〈雜篇·讓王〉。指宮門上巍然高出的觀樓。其下常懸掛法令,后用作朝廷的代稱。
  •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