醬怎么讀 醬的意思
“醬”字共有1個讀音:
[jiàng]

漢字 | 醬 |
---|---|
讀音 |
|
注音 | ㄐㄧㄤˋ |
部首 | [酉] 酉字旁 |
筆畫 | 總筆畫:18 部外:11 |
異體字 | 醬 醤 ?? ?? ?? ?? ?? |
字形結構 | 上下結構 |
簡體字形 | 醬 |
統一編碼 | 基本區 U+91AC |
其它編碼 | 五筆:nhdg|uqfg 倉頡:vimcw 鄭碼:zidf 四角:27604 |
筆順編碼 | 521335441241253511 |
筆順筆畫 | フ丨一ノノフ丶丶一丨丶一丨フノフ一一 |
筆順名稱 | 豎折/豎彎 豎 橫 撇 撇 橫撇/橫鉤 點 點 橫 豎鉤 點 橫 豎 橫折 撇 豎折/豎彎 橫 橫 |
醬字的意思
同“醬”。
醬字的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醬
jiàng ㄐㄧㄤˋ
肉醬。《説文?酉部》:“??(醬),盬也。”段玉裁注:“醬,醢也……從肉者,醢無不用肉也。今俗作醬。”《周禮?天官?膳夫》:“珍用八物,醬用百有二十罋。”鄭玄注:“醬謂醯、醢也。”孫詒讓正義:“江永云,醬者,醯、醢之總名。醢之物有七:醓醢,豕肉作之,又陸産之物有蚳兔鷹,水産之物有蝸蠯魚,或間有之,未必皆備。《內則》有卵醬,亦魚醢之類……凡稱醯醬或單言醢者,醓醢也。言醯醬者,以醯和醬也。濡豚不用醬,而三牲和用醯、用梅醬作之者為醷,醯醷主酸,醢主鹹。”《太平御覽》卷九百三十六引漢曹操《四時食制》:“郫縣子魚,黃鱗赤尾,出稻田,可以為醬。”《遼史?禮志六》:“兔肝為臡,鹿舌為醬。” 豆、麥等發酵后做成的調味品。《急就篇》:“蕪荑鹽豉醯酢醬。”顔師古注:“醬以豆合麪而為之也。”《六書故?工事四》:“醬,今人?豆麥為黃,投鹽與水為醬,《正字通?酉部》醬,麥麪米豆皆可罨黃,加鹽曝之成醬。”《格物麤談?天時》:“清明柳條,止醬醋潮溢。”又泛指像醬的糊狀食品。如:芝麻醬;花生醬;蘋果醬。 用醬或醬油腌的(菜)。如:醬肉;醬菜;醬黃瓜。 用醬或醬油腌(菜)。如:把蘿卜醬一醬。 搗爛成泥狀的食物。漢枚乘《七發》:“熊蹯之臑,勺藥之醬。”《史記?西南夷列傳》:“然南夷之端,見枸醬番禺,大夏杖邛竹。” 攪;混雜。英語 any jam-like or paste-like food
德語 Sauce
法語 pate de soja fermenté,sauce de soja,purée
醬字的詳細解釋
醬字的辭典解釋
醬ㄐㄧㄤˋjiàng 名
搗爛的肉。《說文解字·酉部》:「醬,醢也。」清·段玉裁·注:「從肉者,醢無不用者也。」
通稱搗爛如泥的食物。如:「果醬」、「魚子醬」、「鵝肝醬」、「花生醬」。
豆、面等發酵后,加鹽制成的調味品。如:「酢醬」、「甜面醬」、「豆瓣醬」。
形用醬油等腌漬的。如:「醬瓜」、「醬菜」。
動把食物浸漬在醬油里,使添滋味。如:「把這些小黃瓜醬一醬。」
康熙字典解釋
醬【酉集下】【酉部】 康熙筆畫:18畫,部外筆畫:11畫
〔古文〕??《廣韻》《正韻》子亮切《韻會》卽亮切,??音將。《說文》醢也。《韻會》醢,肉醬也。
又豉醬。
又菜茹亦謂之醬。《正字通》麥麪米豆皆可罨黃,加鹽曝之成醬。《禮·曲禮》醯醬處內。《周禮·天官·膳夫》醬用百有二十罋。《註》醬,謂醯醢也。《史記·西南夷傳》南越食蒙蜀枸醬。《註》劉德云:枸樹如桑,其椹長二三寸,味酢,取其實以爲醬。《枚乗·七發》熊蹯之臑,芍藥之醬。《說文》本作??。臑字原從足從而作。
說文解字解釋
說文解字注
(醬)醢也。從肉酉。從肉者、醢無不用肉也。酒?龢醬也。此說從酉之故。爿聲。卽亮切。十部。今俗作醬。
(??)古文??如此。
(??)籒文。作之陳之皆必以器。故從皿。
醬字組詞
* 網站為您提供醬字的拼音和意思解釋,以及漢字的字形結構、編碼、部首、筆順、組詞、造句和相關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