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訴衷情》 蔡伸
天際水浮空。
碧云望中空暮,人在廣寒宮。
雙縷枕,曲屏風。
小房櫳。
可憐今夜,明月清風,無計君同。
作者簡介(蔡伸)
蔡伸(1088—1156)字伸道,號友古居士,莆田(今屬福建)人,蔡襄孫。政和五年(1115)進士。宣和年間,出知濰州北海縣、通判徐州。趙構以康王開大元帥幕府,伸間道謁軍門,留置幕府。南渡后,通判真州,除知滁州。秦檜當國,以趙鼎黨被罷,主管臺州崇道觀。紹興九年(1139),起知徐州,改知德安府。后為浙東安撫司參謀官,提舉崇道觀。紹興二十六年卒,年六十九。《宋史翼》有傳。伸少有文名,擅書法,得祖襄筆意。工詞,與向子諲同官彭城漕屬,屢有酬贈。有《友古居士詞》一卷。 存詞175首。
《訴衷情》蔡伸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訴衷情》
作者:蔡伸(宋代)
朝代:宋代
亭亭秋水玉芙蓉,
天際水浮空。
碧云望中空暮,
人在廣寒宮。
雙縷枕,曲屏風。
小房櫳。
可憐今夜,明月清風,
無計君同。
中文譯文:
秋天的水面上,盛開著嬌美的芙蓉花,
水面上的天空,宛如懸浮其中。
碧藍的云朵在遠方空虛地漂浮,
我身處在廣寒宮中。
雙層細絲的枕頭,彎曲的屏風,
小小的房屋。
今夜令人可憐,明亮的月光和清風,
無法讓我與君相伴。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婉約派的風格表達了作者內心深情的訴說。詩中描繪了一幅秋日景色,以及作者在廣寒宮中孤獨寂寞的心境。秋水上的玉芙蓉和天空的景象烘托出孤獨的氛圍,表達了作者對君子的思念之情。詩中的雙縷枕、曲屏風和小房櫳等細節描寫,增強了詩意的婉約和寂寥之感。明亮的月光和清風無法使作者與君相聚,表達了作者無法與愛人相見的遺憾和無奈之情。整首詩以簡練的語言傳達了作者內心的愁思和哀怨,展示了婉約詩的特色和韻味。
《訴衷情》蔡伸 拼音讀音參考
sù zhōng qíng
訴衷情
tíng tíng qiū shuǐ yù fú róng.
亭亭秋水玉芙蓉。
tiān jì shuǐ fú kōng.
天際水浮空。
bì yún wàng zhōng kōng mù, rén zài guǎng hán gōng.
碧云望中空暮,人在廣寒宮。
shuāng lǚ zhěn, qū píng fēng.
雙縷枕,曲屏風。
xiǎo fáng lóng.
小房櫳。
kě lián jīn yè, míng yuè qīng fēng, wú jì jūn tóng.
可憐今夜,明月清風,無計君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