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蟲不可以語冰的讀音 夏蟲不可以語冰的意思
夏蟲不可以語冰【解釋】不能和生長在夏天的蟲談論冰。比喻時間局限人的見識。也比喻人的見識短淺。【出處】《莊子·秋水》:“夏蟲不可以語于冰者,篤于時也。”【示例】郎如此眼光淺,真是~。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三十七
- 夏
- 蟲
- 不
- 可
- 以
- 語
- 冰
“夏蟲不可以語冰”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xià chóng bù kě yǐ yǔ bīng]
- 漢字注音:
- ㄒㄧㄚˋ ㄔㄨㄥˊ ㄅㄨˋ ㄎㄜˇ ㄧˇ ㄩˇ ㄅㄧㄥ
- 簡繁字形:
- 夏蟲不可以語冰
- 是否常用:
- 否
“夏蟲不可以語冰”的意思
基本解釋
網絡解釋
夏蟲不可以語冰
【解釋】不能和生長在夏天的蟲談論冰。比喻時間局限人的見識。也比喻人的見識短淺。
【出處】《莊子·秋水》:“夏蟲不可以語于冰者,篤于時也。”
【示例】郎如此眼光淺,真是~。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三十七
“夏蟲不可以語冰”的單字解釋
【夏】:1.夏季,一年的第二季,大體是農歷四月至六月。2.指中國:華夏。3.朝代名。1.(約前2070—約前1600年)。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王朝。相傳為夏后氏部落聯盟首領禹所建立。曾建都安邑(今山西夏縣西北)、陽翟(今河南禹縣)等地。傳到桀,為商湯所滅。2.十六國之一(407—431)。匈奴族赫連勃勃建立。建都統萬城(今陜西靖邊東北)。為吐谷渾所滅。3.(1032—1227)。北宋時黨項族李元昊(hào)在中國西北地區建立。建都興慶(今寧夏銀川),史稱西夏。為蒙古所滅。
【蟲】:比喻具有某種特點的人(多含輕蔑意):書蟲。網蟲。可憐蟲。應聲蟲。糊涂蟲。
【不】:[bù]1.用在動詞、形容詞和其他副詞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經濟。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詞或名詞性詞素前面,構成形容詞:不法。不規則。3.單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話的意思跟問題相反):他知道嗎?——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問,跟反復問句的作用相等:他現在身體好不?5.用在動補結構中間,表示不可能達到某種結果:拿不動。做不好。裝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疊用相同的詞,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邊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錢不錢的,你喜歡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選擇:晚上他不是看書,就是寫文章。8.a)在去聲字前面,“不”字讀陽平聲,如“不會”、“不是”。b)動詞“有”的否定式是“沒有”,不是“不有”。[fǒu]相當于“否”
【可】:[kě]1.許可:認可。2.能夠:牢不可破。3.值得:可愛。4.連詞。卻;可是。表示轉折:他年紀不大,力氣可不小。5.副詞。1.表示強調:在抗旱斗爭中群眾的勁頭可大啦!2.用在疑問句中加強疑問語氣:你可知道?。都說這辦法好,可誰敢擔保不出問題呢?6.適合:可人意。可口。可心。7.文言副詞。大約:年可二十。[kè]〔可汗〕簡稱汗。古代鮮卑、突厥(jué)、回紇(hé)、蒙古等族君主的稱號。汗(hán)。
【以】:1.用;拿:以少勝多。曉之以理。贈以鮮花。2.依;按照:以次。以音序排列。3.因:何以知之?。不以人廢言。4.表示目的:以廣視聽。以待時機。5.于;在(時間):中華人民共和國以1949年10月1日宣告成立。6.跟“而”相同:城高以厚,地廣以深。7.姓。8.用在單純的方位詞前,組成合成的方位詞或方位結構,表示時間、方位、數量的界限:以前。以上。三日以后。縣級以上。長江以南。五千以內。二十歲以下。
【語】:[yǔ]1.話:語言。語音。漢語。外語。成語。千言萬語。2.說:細語。低語。不言不語。默默不語。3.諺語;成語:語云,“不入虎穴,焉得虎子。”4.代替語言表示意思的動作或方式:手語。旗語。燈語。5.姓。[yù]告訴:不以語人。
【冰】:1.水在0℃或0℃以下凝結成的固體:湖里結冰了。2.因接觸涼的東西而感到寒冷:剛到中秋,河水已經有些冰腿了。3.把東西和冰或涼水放在一起或放在冰箱里使涼:把汽水冰上。4.像冰的東西:冰片。冰糖。干冰。5.姓。
“夏蟲不可以語冰”的相關詞語
“夏蟲不可以語冰”造句
夏蟲不可以語冰,他永遠沒法了解她所在的世界。辛夷塢
方應物拉不下臉去討飯吃,簡直夏蟲不可以語冰!他一賭氣回到屋中時,天色已經徹底黑了下來。
夏蟲不可以語冰,給你們這群酒囊飯袋說道理,你們也不懂的。
夏蟲不可以語冰,憑你怎知天仙神通。
怪不得老狐貍總說夏蟲不可以語冰。
夏蟲不可以語冰啊!在這個世界上,我是如此的寂寞!如雪的寂寞!面對王胖子的贊賞,蘇星寒心中憤憤不平。
佛曰,一花一世界。萬物都有其自己的宇宙,可大可小。只是夏蟲不可以語冰,是另外時空的人根本無法了解的。fresh果果
有一瞬間,韻錦也在心中想起過程錚,他這樣矜貴又清高的男孩,在他的天地里,錯過了一個略有好感的女生,也許已經是有生以來最大的挫折。夏蟲不可以語冰,他永遠沒法了解我所在的那個世界。辛夷塢
沈浪不置可否的笑了笑,心中暗想著等到那時候你也沒有興趣再和那些人打交道了,成為了修士之后與凡人之間,正如同夏蟲不可以語冰一般。
* 夏蟲不可以語冰的讀音是:xià chóng bù kě yǐ yǔ bīng,夏蟲不可以語冰的意思:夏蟲不可以語冰【解釋】不能和生長在夏天的蟲談論冰。比喻時間局限人的見識。也比喻人的見識短淺。【出處】《莊子·秋水》:“夏蟲不可以語于冰者,篤于時也。”【示例】郎如此眼光淺,真是~。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三十七
夏蟲不可以語冰
【解釋】不能和生長在夏天的蟲談論冰。比喻時間局限人的見識。也比喻人的見識短淺。
【出處】《莊子·秋水》:“夏蟲不可以語于冰者,篤于時也。”
【示例】郎如此眼光淺,真是~。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三十七
【夏】:1.夏季,一年的第二季,大體是農歷四月至六月。2.指中國:華夏。3.朝代名。1.(約前2070—約前1600年)。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王朝。相傳為夏后氏部落聯盟首領禹所建立。曾建都安邑(今山西夏縣西北)、陽翟(今河南禹縣)等地。傳到桀,為商湯所滅。2.十六國之一(407—431)。匈奴族赫連勃勃建立。建都統萬城(今陜西靖邊東北)。為吐谷渾所滅。3.(1032—1227)。北宋時黨項族李元昊(hào)在中國西北地區建立。建都興慶(今寧夏銀川),史稱西夏。為蒙古所滅。
【蟲】:比喻具有某種特點的人(多含輕蔑意):書蟲。網蟲。可憐蟲。應聲蟲。糊涂蟲。
【不】:[bù]1.用在動詞、形容詞和其他副詞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經濟。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詞或名詞性詞素前面,構成形容詞:不法。不規則。3.單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話的意思跟問題相反):他知道嗎?——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問,跟反復問句的作用相等:他現在身體好不?5.用在動補結構中間,表示不可能達到某種結果:拿不動。做不好。裝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疊用相同的詞,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邊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錢不錢的,你喜歡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選擇:晚上他不是看書,就是寫文章。8.a)在去聲字前面,“不”字讀陽平聲,如“不會”、“不是”。b)動詞“有”的否定式是“沒有”,不是“不有”。[fǒu]相當于“否”
【可】:[kě]1.許可:認可。2.能夠:牢不可破。3.值得:可愛。4.連詞。卻;可是。表示轉折:他年紀不大,力氣可不小。5.副詞。1.表示強調:在抗旱斗爭中群眾的勁頭可大啦!2.用在疑問句中加強疑問語氣:你可知道?。都說這辦法好,可誰敢擔保不出問題呢?6.適合:可人意。可口。可心。7.文言副詞。大約:年可二十。[kè]〔可汗〕簡稱汗。古代鮮卑、突厥(jué)、回紇(hé)、蒙古等族君主的稱號。汗(hán)。
【以】:1.用;拿:以少勝多。曉之以理。贈以鮮花。2.依;按照:以次。以音序排列。3.因:何以知之?。不以人廢言。4.表示目的:以廣視聽。以待時機。5.于;在(時間):中華人民共和國以1949年10月1日宣告成立。6.跟“而”相同:城高以厚,地廣以深。7.姓。8.用在單純的方位詞前,組成合成的方位詞或方位結構,表示時間、方位、數量的界限:以前。以上。三日以后。縣級以上。長江以南。五千以內。二十歲以下。
【語】:[yǔ]1.話:語言。語音。漢語。外語。成語。千言萬語。2.說:細語。低語。不言不語。默默不語。3.諺語;成語:語云,“不入虎穴,焉得虎子。”4.代替語言表示意思的動作或方式:手語。旗語。燈語。5.姓。[yù]告訴:不以語人。
【冰】:1.水在0℃或0℃以下凝結成的固體:湖里結冰了。2.因接觸涼的東西而感到寒冷:剛到中秋,河水已經有些冰腿了。3.把東西和冰或涼水放在一起或放在冰箱里使涼:把汽水冰上。4.像冰的東西:冰片。冰糖。干冰。5.姓。
夏蟲不可以語冰,他永遠沒法了解她所在的世界。辛夷塢
方應物拉不下臉去討飯吃,簡直夏蟲不可以語冰!他一賭氣回到屋中時,天色已經徹底黑了下來。
夏蟲不可以語冰,給你們這群酒囊飯袋說道理,你們也不懂的。
夏蟲不可以語冰,憑你怎知天仙神通。
怪不得老狐貍總說夏蟲不可以語冰。
夏蟲不可以語冰啊!在這個世界上,我是如此的寂寞!如雪的寂寞!面對王胖子的贊賞,蘇星寒心中憤憤不平。
佛曰,一花一世界。萬物都有其自己的宇宙,可大可小。只是夏蟲不可以語冰,是另外時空的人根本無法了解的。fresh果果
有一瞬間,韻錦也在心中想起過程錚,他這樣矜貴又清高的男孩,在他的天地里,錯過了一個略有好感的女生,也許已經是有生以來最大的挫折。夏蟲不可以語冰,他永遠沒法了解我所在的那個世界。辛夷塢
沈浪不置可否的笑了笑,心中暗想著等到那時候你也沒有興趣再和那些人打交道了,成為了修士之后與凡人之間,正如同夏蟲不可以語冰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