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文侯的讀音 魏文侯的意思
魏文侯 魏文侯(前472年―前396年),姬姓魏氏,名斯,一名都,安邑(今山西夏縣)人,魏桓子之子。戰國時期魏國開國君主。公元前445年即位。公元前403年,韓、趙、魏三家分晉,被周威烈王正式承認為諸侯,成為封建國家。 魏文侯在位時禮賢下士,師事儒門子弟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等人,任用李悝、翟璜為相,樂羊、吳起等為將。這些出身于小貴族或平民的士開始在政治、軍事方面發揮其作用,標志著世族政治開始為官僚政治所代替。
- 魏
- 文
- 侯
“魏文侯”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wèi wén hóu]
- 漢字注音:
- ㄨㄟˋ ㄨㄣˊ ㄏㄡˊ
- 簡繁字形:
- 是否常用:
- 否
“魏文侯”的意思
基本解釋
辭典解釋
魏文侯 wèi wén hóu ㄨㄟˋ ㄨㄣˊ ㄏㄡˊ 戰國時魏君。(?~西元前396)?名斯,亦作都。周威烈王時與韓趙列為諸侯,師友子夏、段干木、田子方諸賢人,使樂羊拔中山,任西門豹守鄴,國以大治,稱譽于諸侯,在位三十八年,卒謚文。
網絡解釋
魏文侯
魏文侯(前472年―前396年),姬姓魏氏,名斯,一名都,安邑(今山西夏縣)人,魏桓子之子。戰國時期魏國開國君主。公元前445年即位。公元前403年,韓、趙、魏三家分晉,被周威烈王正式承認為諸侯,成為封建國家。
魏文侯在位時禮賢下士,師事儒門子弟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等人,任用李悝、翟璜為相,樂羊、吳起等為將。這些出身于小貴族或平民的士開始在政治、軍事方面發揮其作用,標志著世族政治開始為官僚政治所代替。
“魏文侯”的單字解釋
【魏】:1.周朝國名(前403—前225)。戰國七雄之一。在今河南北部、山西西南部,為秦所滅。2.朝代名。1.三國之一(220—265)。與吳、蜀并立。曹操子曹丕所建。占有黃河流域、淮河流域等地區,建都洛陽,國號魏,史稱曹魏。為晉所滅。2.北朝之一(386—534)。鮮卑族拓跋珪所建。公元398年建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公元439年統一北方,公元494年遷都洛陽,史稱北魏,又稱后魏、拓跋魏、元魏。后分裂為東魏(534—550)、西魏(535—556)。東魏為北齊所滅,西魏為北周所滅。
【文】:1.字;語言的書面形式:甲骨文。英文。2.文章:散文。議論文。3.文言:半文半白。4.指文科:文理分科。5.非軍事的。與“武”相對:文職。文武雙全。6.柔和;不猛烈:文弱。文火。7.舊指禮節、儀式等:繁文縟節。8.指自然界的某些現象:天文。水文。9.在身上、臉上刺畫花紋或字:文身。文雙頰。10.文飾;掩飾:文過飾非。11.?量詞。用于舊時的銅錢:一文不值。
【侯】:[hòu]閩侯(Mǐnhòu),地名,在福建。[hóu]1.封建五等爵位的第二等:侯爵。公侯。2.泛指達官貴人:侯門似海。3.姓。
“魏文侯”的相關詞語
“魏文侯”造句
反裘負芻,魏文侯出游,見路人反裘而負芻,文侯曰:‘胡為反裘而負芻?’對曰:‘臣愛其毛。’文侯曰:‘若不知其里盡而毛無所恃耶?’”。劉向
相傳戰國時魏國統治者魏文侯,就抱怨過“吾端冕而聽古樂,則唯恐臥;聽鄭衛之音,則不知倦。
當魏文侯時,李克務盡地力,而白圭樂觀時變,故人棄我取,人取我與。
最終,魏文侯還是采納了翟璜的建議,派樂羊為主將,西門豹為先鋒,率領大軍,一路浩浩蕩蕩,破關斬將殺奔中山國而去。
三年屆滿之后,魏文侯欲收其印璽,削職為民。
縱然是賢明的魏文侯,也曾對吳起殺妻求將的前科耿耿于懷;相比之下,才剛見面幾天的楚悼王,就竟然將他看得比國土還重。
魏文侯就是這樣的怪人,兩派相爭根本不關他什么事情,日麗風和的一天他就來到你的莊子,指出某年某月某**使用了毒箭傷人,然后一劍把你殺了。
萬一魏文侯去了而他沒準備好,那就吃罪不起。
吳起犀利的眼光終于在表里山河的魏國大地上定格,帶著他的求職簡歷,去找魏文侯面試。
* 魏文侯的讀音是:wèi wén hóu,魏文侯的意思:魏文侯 魏文侯(前472年―前396年),姬姓魏氏,名斯,一名都,安邑(今山西夏縣)人,魏桓子之子。戰國時期魏國開國君主。公元前445年即位。公元前403年,韓、趙、魏三家分晉,被周威烈王正式承認為諸侯,成為封建國家。 魏文侯在位時禮賢下士,師事儒門子弟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等人,任用李悝、翟璜為相,樂羊、吳起等為將。這些出身于小貴族或平民的士開始在政治、軍事方面發揮其作用,標志著世族政治開始為官僚政治所代替。
辭典解釋
魏文侯 wèi wén hóu ㄨㄟˋ ㄨㄣˊ ㄏㄡˊ戰國時魏君。(?~西元前396)?名斯,亦作都。周威烈王時與韓趙列為諸侯,師友子夏、段干木、田子方諸賢人,使樂羊拔中山,任西門豹守鄴,國以大治,稱譽于諸侯,在位三十八年,卒謚文。
魏文侯
魏文侯(前472年―前396年),姬姓魏氏,名斯,一名都,安邑(今山西夏縣)人,魏桓子之子。戰國時期魏國開國君主。公元前445年即位。公元前403年,韓、趙、魏三家分晉,被周威烈王正式承認為諸侯,成為封建國家。魏文侯在位時禮賢下士,師事儒門子弟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等人,任用李悝、翟璜為相,樂羊、吳起等為將。這些出身于小貴族或平民的士開始在政治、軍事方面發揮其作用,標志著世族政治開始為官僚政治所代替。
【魏】:1.周朝國名(前403—前225)。戰國七雄之一。在今河南北部、山西西南部,為秦所滅。2.朝代名。1.三國之一(220—265)。與吳、蜀并立。曹操子曹丕所建。占有黃河流域、淮河流域等地區,建都洛陽,國號魏,史稱曹魏。為晉所滅。2.北朝之一(386—534)。鮮卑族拓跋珪所建。公元398年建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公元439年統一北方,公元494年遷都洛陽,史稱北魏,又稱后魏、拓跋魏、元魏。后分裂為東魏(534—550)、西魏(535—556)。東魏為北齊所滅,西魏為北周所滅。
【文】:1.字;語言的書面形式:甲骨文。英文。2.文章:散文。議論文。3.文言:半文半白。4.指文科:文理分科。5.非軍事的。與“武”相對:文職。文武雙全。6.柔和;不猛烈:文弱。文火。7.舊指禮節、儀式等:繁文縟節。8.指自然界的某些現象:天文。水文。9.在身上、臉上刺畫花紋或字:文身。文雙頰。10.文飾;掩飾:文過飾非。11.?量詞。用于舊時的銅錢:一文不值。
【侯】:[hòu]閩侯(Mǐnhòu),地名,在福建。[hóu]1.封建五等爵位的第二等:侯爵。公侯。2.泛指達官貴人:侯門似海。3.姓。
反裘負芻,魏文侯出游,見路人反裘而負芻,文侯曰:‘胡為反裘而負芻?’對曰:‘臣愛其毛。’文侯曰:‘若不知其里盡而毛無所恃耶?’”。劉向
相傳戰國時魏國統治者魏文侯,就抱怨過“吾端冕而聽古樂,則唯恐臥;聽鄭衛之音,則不知倦。
當魏文侯時,李克務盡地力,而白圭樂觀時變,故人棄我取,人取我與。
最終,魏文侯還是采納了翟璜的建議,派樂羊為主將,西門豹為先鋒,率領大軍,一路浩浩蕩蕩,破關斬將殺奔中山國而去。
三年屆滿之后,魏文侯欲收其印璽,削職為民。
縱然是賢明的魏文侯,也曾對吳起殺妻求將的前科耿耿于懷;相比之下,才剛見面幾天的楚悼王,就竟然將他看得比國土還重。
魏文侯就是這樣的怪人,兩派相爭根本不關他什么事情,日麗風和的一天他就來到你的莊子,指出某年某月某**使用了毒箭傷人,然后一劍把你殺了。
萬一魏文侯去了而他沒準備好,那就吃罪不起。
吳起犀利的眼光終于在表里山河的魏國大地上定格,帶著他的求職簡歷,去找魏文侯面試。